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第五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習近平 :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習近平生態“五喻”,巧論環境保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1-08  瀏覽次數:144
    核心提示:習近平 :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邀請函(污水千人大會同期會議)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來源: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按】

     

    新年以來,全國多地陷入霧霾,引發關注。環保部表示,由于經濟結構偏重、單位面積人類活動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高等原因,治霾工作仍處于負“重”前行階段。


    對于環境問題,習近平曾有過多次表態,“綠色”也被納入五大發展理念。除了空氣,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也同樣重要。


    今天,學習小組整理了一些習近平談環境的內容,供組員學習。


     



    習近平談環境

     

    【著力解決霧霾】

     

    我們將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解決霧霾等一系列問題,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

     

    ——2014年6月4日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

     

     

    【看看北京的空氣質量如何】

     

    這幾天我每天早晨起來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氣質量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以便讓遠方的客人到北京能感到舒適一點。好在是人努力天幫忙啊,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總體好多了。不過啊,我也擔心這個話說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氣也還好。

     

    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好,是我們有關地方和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我要感謝各位,感謝這次會議,讓我們下了更大的決心來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我們今后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地努力,“APEC藍”能保持下去。

     

    我們正在全面進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2014年11月10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領導人歡迎宴會上的致辭

     

    【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我多次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

     

    我們將毫不動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我們推動綠色發展,也是為了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產能過剩問題。今后5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下降23%、15%、18%。我們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老百姓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新舊動能轉換】

     

    習近平希望河北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唐山市調研

     

    【制度化、法治化】


    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加大環境督查工作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著力解決生態環境方面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改善。


    ——2016年12月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保護生態環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動態,要把建好用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項基礎工作做好。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省考察

     

    【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

     

    【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

     


    【不能手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2015年3月6日參加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必須呵護自然】

     

    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2015年9月28日《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長期任務】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

     

    【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現在,我國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則、總體目標,提出改革任務和舉措,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2015年7月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會議指出,開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目的是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確保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獨立性、權威性、有效性。要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注意協調處理好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和屬地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關系,規范和加強地方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高效協調的運行機制。

     

    ——2016年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


     

    習近平生態“五喻”,巧論環境保護

     

    人民網 2016年03月11日 
     

    原標題:習近平生態“五喻”,巧論環境保護

      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再次以“眼睛”和“生命”為喻,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綠色生產的同時,也在倡導一種綠色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截至2015年3月,總書記的有關重要講話、論述、批示已經超過60次。不論在國內考察還是國外出訪,每當談及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等相關議題,習近平總書記都以巧妙的比喻來表達深刻的觀點。在此,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巧論生態環境的五大比喻。

      比喻成“民生福祉”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比喻成“綠色銀行”

      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比喻成“金山銀山”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

      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比喻成“生命共同體”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指出

      比喻成“眼睛”和“生命”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比如县| 潼关县| 钟山县| 奇台县| 崇义县| 济阳县| 玛沁县| 奉节县| 新竹县| 吉水县| 乐至县| 吉木乃县| 崇礼县| 呼和浩特市| 道孚县| 会东县| 景洪市| 山阳县| 仁寿县| 安乡县| 乌兰浩特市| 利津县| 军事| 夏河县| 鄂州市| 平湖市| 左贡县| 河南省| 阿合奇县| 南丹县| 民和| 保康县| 呼图壁县| 共和县| 黔南| 赤峰市| 禹城市| 清丰县| 时尚|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