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月18日,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全球最大的磷肥廠地下出現一個巨大坑洞,至少近10億公升含輻射廢料磷石膏的污水瀉入地下,污染供應佛州百萬計居民飲水的地下蓄水層。
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猛發展,需水量和排廢水量也急劇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噸的廢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億噸的淡水,約占全球總量的14%,F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體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機,F在世界上有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遭受嚴重缺水的折磨。
水環境的破壞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正當大家都處于科學治水的平穩階段,水環境治理開始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時,“美國磷肥廠污水事件”再次將飲用水污染拉回了人們視線。據聯合國衛生組織估計,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于水污染引起的,長期服用受污染的飲用水,會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甚至將直接誘發癌癥。美國專家調查研究發現,美國俄亥州飲用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居民患癌癥的死亡率較飲用地下水為水源的高,這是因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癥是由環境中的化學致癌因子造成的。很顯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來源于工業廢水、化肥和農藥。
至少近10億公升含輻射廢料磷石膏的污水瀉入地下,這對當地百萬計的居民飲水將造成后果不堪的影響。而相關部門在事發后,隱而不宣,在最后新聞曝光之時,才出面作出解釋。我國在水污染事件中的表現,事實上也不盡如人意。往往都要等事件發生后才引起政府或機構的重視,進而開展一系列的補救措施,雖然與過去相比,我國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態度變得積極,這是我國在環境治理事業中的一項顯著進步,并且保護環境的概念逐漸深入每一個公民內心,激發了全民環保的積極性,有利于政府高效開展環境治理工作。
面對水污染治理的種種不利因素,提出科學性、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更為重要。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污染狀況,在清楚的認識到我國環境治理的瓶頸問題后,環保部通過推出“土十條”、“水十條”、“大氣十條”等,多維立體的將環境保護事業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確保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頭并進,進而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