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新華社:環渤海污染已觸目驚心,地方政府相互推諉 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達70多萬噸,占全國入海污染物總量的47.7%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19  瀏覽次數:363
    核心提示:新華社:環渤海污染已觸目驚心,地方政府相互推諉 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達70多萬噸,占全國入海污染物總量的47.7%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新華社:環渤海污染已觸目驚心,地方政府相互推諉

    2016-08-18  新華社


    今年已83歲高齡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鄒景忠退休后,仍關注著自己的老本行——渤海污染防治。

    也正是在那個年代,有調查發現“渤海檢出了石油,海水中汞、砷、鎘、鉻等有害物質的污染,在局部海區也逐漸擴展和加重”。

    渤海本就“先天不足”,作為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匯聚的半封閉內海,海水交換和自凈能力差,而且流域面積和自身面積的比值也是我國四大海域里面最大的,海洋生態系統脆弱。

    2014 年渤海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污口狀況

    1957年參與渤海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后,近60年來鄒景忠見證了渤海生態環境變化的全過程,也參與了幾乎所有關于渤海生態環境的科研項目和污染整治計劃。

    近些年來,環渤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日益密集,渤海飽受陸源污染之困。根據權威監測數據,渤海污染形勢已極為嚴峻。

    7月5日,在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找到了山東煙臺萊州市的燕京啤酒萊州有限公司排污口,這處排污口位于渤海邊一處濕地。在排污管附近,深褐色的污水匯集成一個200多平方米的池塘,岸邊聚集著一層墨綠色的脂狀漂浮物,不時散發著異味。污水通過三根直徑約80厘米的水泥管道,排向了一堤之隔的大海。

    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一位工作人員開玩笑地對記者說:“看完了這,以后你們不敢吃萊州蛤了吧?”

    在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辛立燥村,記者看到一條緊鄰臨港化工園區的排污渠,直通大海,水體呈黃綠色。村民姬申高等告訴記者,村里的地下水井凈化后水質仍然不合格,現在村里人基本買水喝,村子光今年體檢就查出30余人得甲狀腺疾病。

    流經天津市西青區和靜海區的獨流減河直接注入渤海灣,部分河段水體顏色呈現綠色。記者在寬河泵站采訪發現,閘口開啟時,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獨流減河,黑色的污水與原本的綠水形成鮮明的對比。泵站的污水來源于城區的污水處理廠。

    排入渤海的天津獨流減河上游的寬河泵站正在排放污水(岳月偉7月6日攝)

    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記者調查茨山河、連山河、五里河等入海河流現狀時發現,退潮時,裸露的河床被污水染成紅、黃、綠、黑各種顏色,污染現狀令人擔憂。

    《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5年渤海夏季Ⅳ類和劣Ⅳ類水質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近岸海域。而2015年5月發布的《2014年北海區海洋環境公報》顯示,排污口超標排放形勢依然嚴峻。渤海沿岸直排排污口攜帶大量懸浮顆粒物、營養鹽、重金屬入海,海洋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

    《瞭望》記者在天津、遼寧、河北、山東等環渤海“三省一市”采訪調研了解到,部分地區企業偷排現象猶存,排污口超標排放形勢嚴峻,入海河流頻現“黑水”、“紅河”。

    2014年渤海沿岸實施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污口(河)共80個,6次監測結果顯示,達標排放次數占全年總監測次數的33%,其中有29個排污口6次監測均不達標。此外,有82%的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周邊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要求,35%的重點排污口對其鄰近海域環境質量造成較重或嚴重影響。

    記者調研環渤海污染多日的直觀感受,最終印證在了一個冷冰冰的數據上——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達70多萬噸,占全國入海污染物總量的47.7%。

    遼寧葫蘆島“五彩”入海口觸目驚心

    記者近日赴遼寧省葫蘆島市采訪入海河流現狀時發現,葫蘆島城區三條入海河流茨山河、連山河、五里河水質全部為劣Ⅴ類。

    這三條河流在葫蘆島龍港區鋅廠大橋下匯聚,河水最終流向大海。記者在這里看到,退潮時,裸露的河床被污水染成紅、黃、綠、黑各種顏色,水草枯死、河水發臭,污染現狀令人擔憂。

    遼寧省葫蘆島市新廠大橋附近,退潮后,河床裸露出來,河道里的喝水呈紅色。(李鋼7月5日攝)

    1、海水退潮露出污染“真容”

    第一天下午,記者抵達鋅廠大橋時,正值漲潮期,海水順著入海口倒流,河床被海水淹沒,一片暗綠色,水質較為清澈。在大橋南側,就是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當地俗稱葫蘆島鋅廠),是亞洲最大的鋅冶煉基地。空氣中彌漫著刺激性氣味,記者在廠區周邊采訪一個多小時后,嗓子刺痛,胃部作嘔。

    第二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鋅廠大橋附近,海水已經退去,河床裸露出來,河道里,河水呈黃色、紅色、綠色、黑色等不同顏色,部分水面上漂浮著一層油污。這些污水汩汩向北流向幾公里外的渤海。

    記者來到河道內取水樣時發現,渾濁的河水中混雜著魚苗的尸體,手沉入河水中后,皮膚上便沾滿一層油污。

    記者隨后進入河道內,沿河向上游調查發現,葫蘆島鋅廠廠區緊鄰河道而建,每隔數百米,便有數根排污管道通向河道內,但大部分管道破損嚴重,有的已經毀棄。

    在廠區墻外,煤渣堆積成了一座長十余米、厚約2米的小山。這些煤渣經雨水、河水沖刷,最終也匯入河道內。

    記者沿河道向上游走了約4公里,發現不同位置的河水呈現不同的顏色,其中一段河水呈赤紅色,綿延數百米;也有部分河段河水呈墨黑色,一層油污覆蓋其上,流經的河道內,水草也被染成了黑色。

    一位附近村民告訴記者,河水流到入海口,水質“已經算好的了,上游的污染更加嚴重”。

    在當地村民指引下,記者來到茨山河上游,在一家空心磚廠的墻外發現一處暗渠,一股股黑水正從溝渠內源源不斷地流出。因水量較大,黑水匯成一條小河,流入不遠處的河溝。

    沿著河溝向北,記者看到在鋅廠附近大量黑臭污水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水塘,水面上泛著白沫,散發出陣陣臭氣。當地村民稱,污水最終進入葫蘆島鋅廠,隨后經鋅廠進入河道,流向大海。

    記者了解到,沿茨山河再向上不遠,就是當地的一家制藥企業。

    2、“這河水有毒”

    在茨山河邊,葫蘆島鋅廠一名職工告訴記者,河水早已被污染,“這河水有毒,魚蝦早就死光了。”

    記者隨后向葫蘆島市環保局、龍港區環保局致電反映河流污染問題,得到的答復是執法人員正外出執法,不能立即趕到現場。下午5點多龍港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和執法人員來到現場時,海水已經再度漲潮,鋅廠大橋下的污水已經被海水沖刷掉,不見了蹤影。

    隨后,龍港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在暗渠和鋅廠周邊的黑水塘里取了水樣進行化驗。

    龍港區環境監測站隨后提供的水樣監測分析報告單上顯示:

    西渠(葫蘆島鋅廠墻外)污水中氨氮含量為41mg/L,超出地表水質量標準規定的Ⅴ類水質標準20.5倍,揮發酚超標10.6倍,COD(化學需氧量)超標6倍;

    暗渠污水中氨氮含量32mg/L,超出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16倍,揮發酚超標8.6倍,COD超標近6倍。

    記者注意到,監測分析報告本應監測的重金屬含量等指標龍港區均未提供。龍港區環境監測站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說,因監測站計量認證資質于4月10日已經到期,根據區政府安排,監測站將于近期搬遷,暫未進行計量認證復評審工作,因此“沒有資質提供相關檢測結果”。

    葫蘆島市環保局則以“屬地管理”為由,認為檢測結果應由龍港區出具。

    3、生活污水直排重金屬污染堪憂

    葫蘆島市環保局、龍港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隨后接受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

    龍港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茨山河上游的西渠和地下暗渠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山洪沖刷的雨水。西渠附近原有1600余戶居民,因這里屬于棚戶區,當地財力有限,缺少配套的污水處理廠。這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不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排入茨山河,最終匯入渤海。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這些居民進行了搬遷安置,目前仍有900戶居民居住在這里,生活污水仍然直排。“區里最近正在研究制定綜合整治方案。爭取早日把居民搬遷安置,對這些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

    “不可否認,部分廠區周邊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存在超標,經過雨水沖刷,這些重金屬進入河道,最終流向大海。”龍港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當地正在聘請專業機構制定《龍港區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通過土壤治理,消除當地環境污染的“心腹之患”。

    記者從葫蘆島市環保局了解到,葫蘆島市目前共有主要入海河流11條,其中市環保局重點監測4條,有3條河流不達標,主要問題均為下游城區段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超標。

    葫蘆島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國家對近岸海域環境污染整治的投入很少。“前幾年,國家‘碧海行動’原計劃向葫蘆島投入部分資金進行環境治理,但后來資金遲遲沒有到位。‘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對近岸海域的治理全靠地方財政投入,資金壓力大,治理效果不明顯。”

    渤海漁業“透支”嚴重

    “今年的基圍蝦、梭子蟹都完了。基圍蝦幾乎絕收,梭子蟹成了牙膏蟹”,《瞭望》新聞周刊記者6月底來到河北省黃驊市南排河鎮,一些養殖戶告訴記者:“正常蟹肉是一塊塊的,牙膏蟹則成了一坨坨的,跟牙膏似的,是海水污染讓梭子蟹有了這種病。最近牙膏蟹已開始顯了,根本治不了。”

    記者日前深入環渤海的天津、遼寧、河北、山東等省市部分沿海漁村了解到,近年來渤海水質惡化,部分地區近海漁業養殖“年年養年年賠”,部分海域已難以形成有經濟價值的魚汛,漁民幾近“失海”。由于漁業資源減少,休漁期難“休”、絕戶網難“絕”問題凸顯,導致渤海漁業資源進一步遭到破壞,近海捕撈陷入惡性循環。

    山東煙臺萊州市燕京啤酒萊州有限公司排污口附近污水橫流(朱錚7月5日攝)

    1、水質惡化幾近“失海”

    南排河鎮是一個純漁業鄉鎮,5萬多村民主要靠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為生,但由于近年來海水水質惡化,養殖業逐年蕭條。

    “養了兩年,賠了兩年”,黃驊市森瀛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白寶深2013年到2014年承包了3000畝海面養殖南美白蝦,第一年投了4000多萬尾蝦苗,只存活了不到1/5。第二年投了上億尾,最后只收了3萬多斤。“40尾是一斤,相當于只存活了1%多一點。”白寶深后來轉行開冷庫,但由于養殖業不景氣,冷庫生意也難以為繼。

    “2013年以后,海水水質逐年惡化。根據今年最新檢測數據,5海里之內海域亞硝酸鹽基本都超標10倍、COD(化學需氧量)超標6倍。亞硝酸鹽指標主要影響蝦、螃蟹肝臟,稍微高一點就可導致死亡。”南排河鎮黨委副書記田金棟說,海水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

    比如說南美白蝦,一年可投三到四回苗,但今年已死了兩茬苗了。好多蝦農貸款都還不上,一些人賠光了只好外出打工。過去養殖業興盛時一畝池塘租金一千元,現在只有兩三百元。

     

    6月1日,河北省黃驊市南排河鎮漁民將漁網卸船裝車(牟宇攝)

    為了減少海水水質對養殖業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近年來引導漁民發展工廠化養殖方式來規避污染風險。“水質7、8月份最差,10月份以后最好。在水質最好的月份取海水,水質不好時就補充地下水,COD高的時候往養殖池充氧”,田金棟說,但這樣的方法成本高,還做不到大面積推廣。

    不僅養殖業不景氣,近年來渤海漁業資源也整體下滑。河北滄州一些從事海洋捕撈的漁民告訴記者,今年打的對蝦很少,梭子蟹也少多了,一天只能打上三四十只。皮皮蝦個頭小,過去大的能到20厘米,現在也就10多厘米,大家都叫“江米條”。

    在大連普蘭店市下轄的皮口鎮漁業碼頭,50歲的漁民李慎玉告訴記者,這幾年海里的魚蝦很少,近海又多被承包給了個人不能捕撈,他只能往深海里走。“現在要往海里走兩個半小時,才能撈到點魚。”李慎玉說,除去船員開支,一年剩不下多少錢。

    根據遼寧省海洋漁業廳提供的數據,遼東灣原有各種魚類約155種,目前僅剩92種,下降了40.6%。遼東灣已經難以形成有經濟價值的魚汛,魚類資源僅是上世紀80年代7%到8%的水平。

    2、休漁期難“休”絕戶網難“絕”

    6月1日到9月1日,是渤海伏季休漁期。但記者在河北、遼寧、天津環渤海縣市走訪發現,由于近年來漁業資源減少,休漁期“偷漁”現象開始顯現。

    此外,為加大捕獲能力,漁民偷偷使用地籠、浮拖網等國家明令禁止的“絕戶網”,導致渤海漁業資源進一步遭到破壞,近海捕撈陷入惡性循環。

    在河北樂亭縣浪窩口漁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看到幾個漁民正將捕獲的六大箱八爪魚裝車。從掉到地上的幾只八爪魚來看,這些八爪魚長度還不到20厘米。

    在遼寧蓋州市鑲紅旗村一家海鮮店,記者看到水箱里裝滿了拳頭大小的螃蟹、海螺、章魚等各類海鮮。記者問休漁期為什么還有海鮮時,店主小聲告訴記者:“自己家有漁船,偷偷出海打的。”

    河北、天津不少縣區在暑期開辦“出海打漁”旅游項目,一家正規旅游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旅游項目得到相關部門審批,只是觀光為主的體驗項目,一般出海不超過2海里。但記者走訪發現,從事“出海打漁”的黑船很多。

    在河北樂亭縣淺水灣景區,一個舉著“出海打漁”牌子招徠游客的漁民告訴記者,4個人只需要花300元,就可到20海里遠的地方打漁,保證能打到貨。記者問會不會被漁政逮著,這個漁民肯定地說:“我們家沒事,你放心好了。”

    由于漁業資源減少,一些漁民為加大捕撈能力,使用地籠、浮拖網等“絕戶網”。“我們不去打,別人也會打,最后自己受損失,只好偷偷用些政府不讓用的方法。”遼寧一名漁民說。有漁民介紹,最厲害的是一種“浮拖網”,“兩個大馬力的漁船拖著,在海里‘上到天、下到底’,船只經過的地方,基本上是一網打盡,小魚苗都能被打上來。”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張洪亮說,現在一些近岸漁民,先用高壓水槍把海底二三十厘米的泥沙全部翻起來,水槍之后緊跟著是漁網,把翻出來的魚蝦貝類一網打盡。這種方式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比絕戶網還“絕”。

    3、過度用海“透支”海洋生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了解到,近年來頻發的填海、污染、無序養殖等過度開發問題,正嚴重透支渤海海洋生態,也是導致渤海漁業生產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填海造地會改變海洋漁業資源的生存空間和洄游路線,改變水動力和潮汐規律,使得魚汛減少。近年來一些地方填海項目基本叫停。但記者走訪中發現,大連普蘭店、蓋州等地仍在填海造地。

    在蓋州市田家崴子村村南近海區域,記者看到成片的空地上長滿荒草,村民們說,這大片的空地就是填海造出來的,主要給一個造船廠使用。

    在海邊,記者看到十余輛大型運輸車滿載大塊的山石列隊停在岸邊。村里一家小賣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在村子東邊的山上,經常有人放炮開山,“把炸下來的石頭拉到海邊,一部分填海,一部分裝船運到錦州,那邊也在填海造地。”

    近年來,受陸源排污和海上溢油等影響,渤海近岸海域污染嚴重,尤其重化工企業不斷在環渤海地區聚集,對近海養殖及捕撈業帶來嚴重影響。

    “海水顏色都不一樣了,過去抽上來的海水是純白色的,現在是黑綠色的。”河北一些漁民說,河北海域是黃渤海大型洄游經濟魚蝦類及各種地方經濟魚蝦類的產卵、繁育、索餌帶,被稱為魚蝦“幼兒園”。污染對海洋資源的影響是致命的,“大魚都活不了,別說小魚小蝦了,而小魚蝦死了,渤海還能好嗎?”

    此外,記者走訪發現,渤海近海養殖缺少有效監管,呈現無序發展狀態,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

    瓦房店市是大連地區海參養殖規模最大的區域,記者發現,當地近岸海域大部分被用塘壩分割成長方形的海參養殖圈。近海很難看到完整的海灘。瓦房店市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說,養殖海參需要在近海人工造礁,大量投入的土石方使得海岸線地平面升高,影響了潮汐漲退。

    一些人工島礁和海參圈向海里延伸數十公里,直接造成海底洋流走向的改變,并導致海水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過度開發已成為渤海生態惡化的最重要原因。河北海域大陸海岸線長484.85公里,經過農漁業、港口航運、工業與城鎮等開發,截至2012年的數據,未利用岸線僅剩不到3公里。

    一名漁民說,過去退潮后沙灘可以曬太陽,會生長一部分藻類,魚蝦在幼體時可以吃。但現在,沿海灘涂要不被港口占據完全被破壞,要不成了養殖池,漲潮時有水,退潮時也有水,很多潮間帶生物已經沒有了。

    環渤海污染“統”治

    1982年,《渤海、黃海近海水污染狀況和趨勢》完成。隨后,面對渤海污染不斷加重的態勢,相應的治理措施也隨即展開。

    1996年,我國制定《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提出渤海的遼河口、錦州灣、天津毗連海域等污染比較嚴重,有必要進行重點整治和保護。

    到了2001年,計劃投資555億元、為期15年(2001~2015)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出臺,并很快獲得國務院批準。

    2009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保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與國家海洋局等五部門共同發起制定并推行的《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0年)》出臺。

    除了數項“國家級行動”,近年來關于渤海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數量更是不斷增多。天津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凌欣、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國土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王書明等學者初步統計,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涉及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超過70部。

    基層管理部門和專家表示,從1996年制定《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算起,我國著手治理渤海污染已有二十年時間,但這二十年正是渤海污染程度持續加重的二十年。

    法律法規不斷增多,“國家級行動”持續開展,但為何依然治不住渤海污染?

    一群海鷗飛舞在山東省無棣縣大口河自然保護區渤海岸邊(朱崢2015年5月21日攝)

    1、法律法規和國家級行動遭遇空轉

    渤海飽受污染之困,需要先從頂層設計上找問題。

    首先,受訪專家指出,在法律法規方面,缺少針對性和協調性,多元行業立法存在沖突。

    專家介紹,國家層面的海洋環境立法屬于一般性立法,地方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則局限于所轄行政區域,不能很好滿足渤海環境保護的特殊需要。

    此外,我國海洋立法采取的是行業立法模式,不同立法主體存在多重矛盾與沖突,缺乏統一考慮和整體性協調。

    其次,盡管涉及多部門的綜合整治計劃不斷推出,但由于協調機制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問題,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多名專家表示,以《渤海碧海行動計劃》為例,按照計劃,2010年渤海的環境質量與生態系統將得到初步改善;2015年環境質量將明顯好轉,生態系統進一步改善。

    但有曾參加計劃制定的專家表示,“國家級行動”對緩解渤海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減緩了渤海污染加劇的趨勢。但是由于政府資金投入和治理的意愿并不強烈,力度也不足,加上歷史欠賬太多,渤海環境污染的問題依然非常嚴重。

    排入渤海的天津薊運河漢沽段河水呈現綠色,氣味難聞,路過的市民戴著口罩前行(岳月偉7月6日攝)

    2、產業規劃缺乏整體考慮

    從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沿海高速到天津、再到唐山樂亭一路走來,可看到重化工企業密集分布。尤其是河北沿海地區作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國重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等,石化、裝備制造、鋼鐵行業進一步向沿海集中。

    “過去我們這里的西瓜因味道甜美聞名,現在一說劉官莊西瓜沒人敢買。村里養魚、養蝦的越來越少,水污染了很難養活。”緊鄰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劉官莊村、徐莊子村村民徐興海、張淑菲等告訴記者。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環渤海區域發展步伐加快,加上這里“有碼頭、有石油”,重化工產業大干快上的局面已持續多年,客觀上形成了“重化工圍海”的局面。

    從近幾年的發展態勢來看,重化工產業在這一區域仍呈增長態勢,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秦皇島、唐山、天津濱海新區和滄州市,其產業無一例外地體現出重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量也比較大。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么多大型化工項目分布在近海,污染幾乎“難以避免”。

    “許許多多的合法項目疊加在一起,得出的結果是渤海的生態危局。”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張洪亮、南開大學經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薄文廣等多名受訪專家表示,這些重化工項目,單獨挑出任何一個來看,其產業規劃、環境評價可能都是合法的,不過,渤海就是在各種“合法利用”的疊加下逐漸出現問題、喪失功能的。

    多名受訪專家認為,環渤海項目的產業規劃和環境評價,基本都是從局部出發,缺乏對渤海生態平衡的整體考慮。

    3、部門權力分割地方各自為政

    一些專家及基層工作人員認為,渤海污染治理不如人意,歸根結底是條塊分割、權力分散,體制不順、配合不當的結果。

    “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門割據現象,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為政、相互推諉,是渤海污染無法得到根治最為關鍵的因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鄒景忠說。

    “比如沿海新增設了一個排污口,我們作為海洋環境監測單位,連它在哪兒都不知道。”張洪亮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陸上有多少排污口往海里排是環保部門管的事,海洋部門并不清楚,更掌握不了相關數據,這給海洋環境監管帶來了一定困難。他還表示,前些年為了監測、分析海洋污染形勢,他們還可以上岸到排污企業取樣化驗,現在取樣都取不了。

    據了解,我國對于海洋環境實行的是分頭管理,不同部門各有分工:

    環保部門負責全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港務監督機構主管船舶污染問題;國家海洋管理部門承擔調查、監視、監測我國的海洋環境狀況,主管石油勘探開發及海洋傾廢帶來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漁政漁港監督機構負責漁港船舶排污的監督及漁業港區相應水域的監視……這樣的制度安排就容易出現相互之間管理的不協調。

    海洋環境“多頭”管理,到了陸上也一樣。“部門分割非常嚴重,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規則。你的問題我不說,我的問題你也別提。比如說,河流污染水務部門治了,但城建部門沒錢,污水處理廠沒跟上,污水照樣往河里排。做的治理規劃也是你部門一個,我部門一個。”河北省一名基層干部說。

    “污染的是海洋,需要治理的環節卻在陸地上。部門之間打架且不談,治理的難點還在于地方要發展,而環保部門的權力卻不足以提高地方發展經濟的環保標準。”王書明表示。

    薄文廣說,海水是流動的,渤海環境問題帶有明顯的公共性。“往渤海里面排污不一定會影響自身,反而有利益,不排污的人就吃虧了;治理污染不一定會享受到好處,也無法拒絕不治理的人‘搭便車’,治理污染的人就吃虧了。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就這樣產生。”

    4、治理標準不統一

    “環保部門監管治理污染,肯定是按陸地水質標準來,只要企業達到了這樣的標準,沒有理由不讓它排放。但這樣的水質,到了河流里就不達標,到了海洋更不達標。”山東省環保廳流域生態環境管理處副處長郭琦認為,企業排放標準和河流水質標準不統一,河流水質標準體系和海洋水質標準不銜接,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障礙。

    目前渤海不少入海河流沒有天然徑流,主要依賴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作為補給。而污水處理廠即使達到最嚴格的一級A標準,排出來的水仍是劣Ⅴ類,對地表水體、地下水體都有不同程度污染。

    “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準是COD(化學需氧量)不能超過50毫克/升,氨氮夏天為5毫克/升、冬天為8毫克/升。但河流環境水最次的V類水COD和氨氮標準是40和2,如果沒有自凈水,河流根本達不到標準。”河北一名環境監測人員說。

    天津全市25條主要河流中,劣Ⅴ類水質河長高達61%,部分河道還存在黑臭現象。全市11個綜合污水排海口點位達標率僅為9.1%,6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年水質全部為劣Ⅴ類,近岸海域功能區的達標率僅為30%。

    天津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造成水質差的原因除了來水少、水質差,就是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達不到Ⅴ類水要求。這樣的條件下,汛期泄洪及雨污水流入河道,河道沉積淤泥上翻,必然會導致“沒見著河水,先聞著臭味”,附近群眾怨聲載道。

    據了解,到2017年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水水質才能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屆時綜合污水排海口、入海河流排入渤海灣的水質將會有所改善。

    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姜軍成說,我們平時也感覺到,河流來水水質有明顯改善,比如小清河,這是山東河流污染的典型代表,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但是按照海洋近岸功能區水質要求指標監測,小清河入海口位置的水質還是不能達標。

    一些專家認為,標準體系不一,很難反映污染治理成效,也不利于協同治污。“單純看達不達標不能反映出污染的趨勢,比如原來超標100倍,現在超標5倍,同樣都是不達標但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可在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雖然你那里有很大改觀,但在我這里看還是不達標。”包景嶺說。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京津冀區域排污收費標準不統一也給渤海灣水污染治理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北京排1噸污水收9元,天津收7元,而河北收1元。這種價差除了造成不公平競爭外,還會讓一些企業轉移到河北,然后排污認罰,從而影響環渤海污染整體治理的實際效果。

    5、以新理念推進渤海污染防治

    采訪中記者發現,基層管理部門和專家學者對渤海污染的問題痛心疾首,普遍認為已經迫在眉睫,也對多年治污而沒有實際效果感到非常著急。他們認為:

    應當反思目前在理念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用新理念新方法治理渤海污染——那么多法律法規管不住渤海污染,可能一部就夠了;

    數個“國家級行動”實際效果不彰,轉變治污思路可能會立竿見影;

    部門權力分割、地方各自為政對污染問題無能為力,把權力和責任集中可能就有招了。

    首先,是要出臺專門法律。

    從國際經驗看,一些封閉性海域環境保護的立法,大都經歷了從一般法到專門法,從臨時措施到永久措施的過程。如日本《瀨戶內海環境保護特別措施法》、美國《五大湖環境恢復法》。

    凌欣認為,有必要對渤海進行專門立法,給予特殊保護——根據其自然環境特點、環境問題特點進行專門立法。立法調整的事務范圍不僅是污染防治,還應包括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等幾個方面。“渤海生態建設統一立法要建立在破除各部門、各級政府‘利益堅冰’的基礎上,需要下定決心,強力推進。”凌欣說。

    其次,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

    第一個方案是做實現有溝通合作機制。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王琪表示,目前涉及到渤海環境管理的政府間合作會議主要有渤海環境保護省部際聯席會議和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等,為強化其在渤海環境治理中的作用,建議提高會議的制度化程度,提高聯席會議的專業化程度。

    第二個方案是設立新的管理機構。凌欣等表示,如何實現協同治理就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需要設置渤海環境保護的專門機構來來強化渤海區域海洋管理的執行力,比如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主要開展海域、海岸帶和近岸陸域一體化管理,實現規劃統一、執法統一、產業布局統一。

    再次,切實轉變渤海周邊產業發展和污染治理思路。

    王琪表示,無論是《渤海綜合整治規劃》還是《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是以渤海作為整治的對象,被動地追隨污染源,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導致海洋、環保等部門關注了各種污染源卻忽略了污染源背后的人的行為。

    專家認為,實際上渤海環境整治行動除了對已污染的渤海提出治理措施外,更重要的內容是對人的管理,對開發利用渤海的行為進行規范,通過調整人的行為達到對渤海環境的整治,讓渤海污染整治事半功倍。(新華社)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泥處理處置論壇(上海)(6月4日全天) 同期舉辦世環會-污泥處置主題展 2025年6月4-6日 (請提前掃描二維碼免費報名,限200人;會議現場抽大獎——華為手機等) 康碧熱水解高級厭氧消化的全球經驗和展望 直播時間:2025年4月11日(周五) 14:00—16:00 2025-04-11 14:00:00 開始
    WaterInsight第14期丨水中新污染物高級氧化降解機制探索 直播時間:2025年1月25日(周六)10:00-11:00 2025-01-25 10:00:00 開始 直播報告題目: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的供排水設施建設改造技術方向 1、城市更新由來 2、城市更新政策導向 3、供排水設施建設改造技術方向 3.1供水條例與排水條例要求 3.2供排水管網建設改造技術路徑 3
    直播:《新國標下飲用水典型嗅味物質管控:在線識別、逐級強化、精準控制,保障供水安全與品質》 臭和味,是飲用水水質中的敏感指標,常引發用戶投訴。自新標準《GB5749-2022》實施以來,要求飲用水臭和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2024年排水年會 直播時間:2024年11月30日(周六) 08:30—18:00 2024-11-30 08:30:00 開始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研究生課程環境工程技術前沿系列講座:環衛設施異味控制研究與實踐 直播時間: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30—15:00 2024-11-27 13:30:00 開始 報告題目:未來城鄉生態環境低碳可持續發展對策與綠色技術研究進展   報告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  馬軍  教授
    因泥制宜選擇污泥干化技術 直播時間: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開始 11月14日上午丨2024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水務博覽會 直播時間:2024年11月14日(周四)10:00-13:00 2024-11-14 10:00:00 開始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市供水企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技術規程》宣貫會通知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直播:中國水協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城鎮水環境專業委員會2024年年會 直播時間:2024年11月1日(周五) 08:30—18:00 2024-11-01 08:30:00 開始
    全球水務前沿科技創新技術研討會 直播時間: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0:00—12:00 2024-10-31 10:00:00 開始 直播: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系列活動“城市水安全與綠色可持續循環發展”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10月27日(周日) 09:00—17:00 2024-10-27 09:00:00 開始
    城市有機固廢(餐廚廚余、污泥和滲濾液)技術現況及發展趨勢 直播時間:2024年10月23日(周三)13:30 2024-10-23 13:30:00 開始 直播|沙特全球水務創新獎路演發布會 直播時間:2024年9月27日(周五)10:45—12:15 2024-09-27 10:45:00 開始
    蘇伊士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環境治理方案 直播時間:2024年9月30日(周一)9:30—11:30 2024-09-30 09:30:00 開始 主 講 人:江峰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講報告:硫基生物技術助力廢水低碳處理  時間:2024年9月14日(周六),10:00-11:00          主講人:江峰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水質安全與高品質供水研討會 直播時間:2024年8月30日(周五)13:30—17:30 2024-08-30 13:30:00 開始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6)| 紫外線水處理技術探索與實踐 直播時間:2024年8月31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8-31 10:00:00 開始
    肖威中博士--美國污水處理概述 直播時間:2024年9月2日(周一)20:30—22:00 2024-09-02 20:30:00 開始 北京市科協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動--活動主題:AI時代的污水資源化應用創新  涉及領域:污水資源化、人工智能、物聯網  召集人:曹效鑫 博士  活動時間:8月21日下午  活動地點:北京未來設計園區
    報告人:程忠紅,蘇伊士亞洲 高級技術推廣經理 直播題目:污泥干化技術的選擇  內容: 	不同干化設備的特點及適用性 	污泥干化系統的選擇依據 	干化在污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碳減排評估標準》宣貫會通知  報告人:王秀蘅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直播時間:2024年7月17(周三)14:00-16:00 2024-07-17 14:0
    蘇伊士 程忠紅 :反硝化濾池在污水脫氮中的差異化應用 直播時間: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開始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5)|低碳型裝配式污水廠探索與實踐 直播時間:2024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6-29 10:00:00 開始
    吳迪   博士: 百年持續迭代,新型生物膜工藝在提質增效、督察常態化背景下的典型應用 直播時間:2024年6月20日(周四)14:00—16:00 2024-06-20 14:00:00 開始 Paul Westerhoff院士、王鵬教授等人領銜空氣取水學術與科技高端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6月8日(周六)08:50 2024-06-08 08:50:00 開始
    報告題目:《湖南省排水系統溢流控制技術導則》解讀及相關技術探討  報告人簡介:  尹華升,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湖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湖南省非開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排水協會副秘書長; Water & Ecology Forum: 水與生態新起點 直播時間:2024年5月24日(周三)14:30 2024-05-24 14:30:00 開始
    中國水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直播時間: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2024-05-28 14:00:00 開始 5月22日下午丨《城鎮排水管網系統診斷技術規程》宣貫會 直播時間:2024年5月22日(周三)14:00-16:00 2024-05-22 14:00:00 開始
    雙碳背景下污泥處置資源化路徑探索--杜炯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第四設計院總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上海土木工程學會會員、復旦大學資源 JWPE 網絡報告/用于快速現場廢水監測的折紙微流體裝置 直播時間: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9:00 2024-05-13 19:00:00 -楊竹根  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教授、高級傳感器實驗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復全產業鏈質量控制倡議 直播時間:2024年5月7日(星期二)9:00-16:30 2024-05-07 09:00:00 開始 華北院 馬洪濤 副總工: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應與不應——海綿城市建設正反案例1 直播時間:2024年4月30日(周二)9:30 2024-04-30 09:30:00 開始
    高效納濾膜:中空纖維納濾膜的特點與應用 直播時間:2024年4月27日(周六)10:00-11:00 2024-04-27 10:00:00 開始-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4) 聚力水務科技創新、中德研討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特邀德國亞琛工業大學Max Dohman 直播時間: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開始
    康碧熱水解高級厭氧消化的全球經驗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團高安屯再生水廠低碳運營實踐與探索 直播時間: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開始 世界水日,與未來新水務在深圳約一個高峰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開始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直播時間: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開始    題目:占地受限情況下的污水廠水質提升解決方案 主講人: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高級 華北設計院:高密度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效果鞏固提升要點分析 直播時間: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開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學堂科技學習周”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設計師技術交流與分享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開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學堂科技學習周”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設計師技術交流與分享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開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學堂科技學習周”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設計師技術交流與分享論壇 直播時間: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開始 大灣區青年設計師論壇直播預告(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設計師技術交流論壇)  “醒年盹、學好習、開新篇”2024年“云學堂科技學習周”暨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設計師技術交流與分享論壇
    山東日照:“鄉村之腎”監管裝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態環境局農村辦負責人時培石介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被稱為“鄉村之腎”,對于農村水環境的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濕地國際大咖/西安理工大學趙亞乾教授:基于人工濕地技術的污水凈化之路 直播時間: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開始
    馬洪濤院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統籌推進的一些思考 直播時間: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開始 2024年水務春晚 直播時間: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開始
    《以物聯網技術打造新型排水基礎設施》 直播時間: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開始--劉樹模,湖南清源華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 WPE網絡報告:作者-審稿-編輯視野下的高水平論文 直播時間: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開始
    核心期刊:中國給水排水》繼續入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中國給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宣貫會 直播時間: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開始
    【直播】【第五屆水利學科發展前沿學術研討會】王浩院士:從流域視角看城市洪澇治理與海綿城市建設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監測技術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城鎮水環境專業委員會2023年年會暨換屆大會 直播時間: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開始 第二屆歐洲華人生態與環境青年學者論壇-水環境專題 直播時間: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開始
    JWPE網絡報告:綜述論文寫作的一點體會 直播時間: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開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強志民研究員:紫外線水消毒技術 再生水
    水域生態學高端論壇(2023)熱帶亞熱帶水生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會議 直播時間: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開始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務與科技創新高峰論壇 直播時間: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開始
    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城鎮污水資源與能源回收利用技術規程》宣貫會通知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2023年11月14日9:00線上舉行直播/JWPE網絡報告:提高飲用水安全性:應對新的影響并識別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題:“對癥下藥”解決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難題   報告人:陳智  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直播時間: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開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環境治理與水環境可持續發展論壇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長江水環境治理關鍵      直播時間: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開始 《水工藝工程雜志》系列網絡報告|學術論文寫作之我見 直播時間: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開始
    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技術研討會 直播時間: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開始 技術沙龍 |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2) 直播時間: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開始
    直播題目:蘇伊士污泥焚燒及零碳足跡概念污泥廠 主講人: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內容包括: 1.	SUEZ污泥業務產品介紹 2.	全球不同焚燒項目介紹 3.	上海浦東污泥焚燒項目及運營情況 中國給水排水第十四屆中國污泥千人大會參觀項目之一:上海浦東新區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工程
    《水工藝工程雜志》系列網絡報告 直播時間: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曉昌  愛思唯爾期刊《水工藝工程雜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八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網大會  (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 2024年
    海綿城市標準化產業化建設的關鍵內容 結合項目案例,詳細介紹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技術體系及標準體系,探討關鍵技術標準化產業化建設的路徑,提出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 報告題目:《城鎮智慧水務技術指南》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 主講人簡介:  簡德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總院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信息技術委員會副主
    第一輪通知 | 國際水協第18屆可持續污泥技術與管理會議 主辦單位:國際水協,中國科學院  聯合主辦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等 技術沙龍 | 先進水技術博覽(Part 11) 直播時間: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廣東匯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術總監  天津萬
    中國水業院士論壇-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微信公眾號cnww1985):自然—社會水循環與水安全學術研討會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鐵酸鉀氧化技術的機理新認知及應用 直播時間: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開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黃河”之山西省再生水產業化發展專題講座 直播時間: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開始 珊氮自養反硝化深度脫氮技術推介會 直播時間:2023年7月21日(周五)
    歐仁環境顛覆性技術:污水廠擴容“加速跑”(原有設施不動,污水處理規模擴容1倍!出水水質達地表水準IV類標準!),推動污水治理提質增效。  誠征全國各地污水廠提標擴容工程需求方(水務集團、BOT公司、設 直播預告|JWPE網絡報告:自然系統中難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與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國給水排水
    直播題目: 高排放標準下污水中難降解COD的去除技術     報告人: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程忠紅 WaterTalk|王凱軍:未來新水務 一起向未來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以網絡會議形式舉辦“水與發展縱論”(WaterTalk)系列學術報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題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術的迭代更新 主講人: 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大綱:  高密池技術原理 不同型號高密池的差異和應用區別 高密池與其他 BEST|綠色低碳科技前沿與創新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時間: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開始
    日照:“碳”尋鄉村振興“綠色密碼”  鳳凰網山東    鄉村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的底色才會更亮。我市堅持鄉村建設與后續管護并重,市、區、鎮聯 BEST論壇講座報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預算和未來全球碳循環的不穩定性風險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國際水協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國際水協IWA創新項目獎PIA獲獎項目介紹分享會 直播時間: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開始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云計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務系統Hubgrade 直播時間:2023年3月15日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會議通知 | 2023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團隊等) 中國污水千人大會參觀項目之一: 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質凈化中心
    中國給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劉銳平  清華大學 環境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高濃度硝酸鹽廢水反硝化脫氮過程強化原理與應用 會議時間: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務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實踐分享 直播時間: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對話嘉賓:竇秋萍  華霖富水利環境技術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總經理 主持人:李德橋   歐特克軟件(中國)有限
    蘇伊士 直播時間: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題目:污泥處理處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講人:程忠紅,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特邀嘉賓:劉波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二院總工 教 蘇伊士 直播時間:12月27日14:00-16:00;復雜原水水質下的飲用水解決方案    陳智,蘇伊士亞洲,技術推廣經理,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業的給水及污水處理,對蘇伊士
    曲久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于模擬仿真的污水處理廠數字化與智慧化:現狀與未來 直播時間: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阿拉善左旗| 和静县| 甘孜县| 开封市| 岳阳县| 封丘县| 长宁区| 邢台县| 绥德县| 新兴县| 晋江市| 且末县| 灵璧县| 宜宾县| 威宁| 新巴尔虎左旗| 巫山县| 昂仁县| 武山县| 佛教| 长子县| 巴彦县| 界首市| 三门县| 额济纳旗| 阿拉善盟| 安福县| 辽阳市| 隆林| 浑源县| 吉隆县| 张家港市| 东港市| 洛南县| 浦城县| 黔江区| 江源县| 宜春市| 攀枝花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