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有一個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
生物技術戰略的設想,美國早在1991年就提出;1992年通過某種程序成為正式的國家戰略。如:“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下屬的基礎研究委員會生物技術研究分委員會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21世紀生物技術:新前沿》的長篇報告。報告認為,自從基因工程技術誕生后,出現了新生物技術。當今生物技術研究已進入“第二次浪潮。美國政府將重點把握四個領域的投資機會: 農業生物技術; 環境生物技術; 制造和生物加工; 海洋生物和水產養殖。四個領域的研究重點如下: 一、農業生物技術領域:1.繼續對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組進行測序...”
美國科學家和軍方及時地認識到,轉基因技術是一個有“矛”而無“盾”的戰略性、進攻性武器系統。研發這武器的一方,合乎邏輯地產生了“生物國防”即自我防護的思考。在2002年和2010年,美國兩次部署了全國性生物國防計劃。
1. 生物國防
美國第一次在2002年部署生物國防時,強調的是控制有毒害性的生物物質(轉基因工程用到的物質材料)和設備,建立一個覆蓋全面的管理系統,基本的原則是“事前預防”和“事后報告”,搞清家底,并且將控制的組織系統和報告制度常規化。美國第一次生物國防部署在時間上緊接“911”之后,起因同911后美國國內發生的郵件夾帶白色粉末事件有關,部分粉末被證明為炭疽病菌,曾造成過一定范圍的恐慌;這些白色粉末把炸樓恐怖主義和農業生物恐怖主義直接連接在一起。一年后(2002-6-12)通過的有關法令,名稱竟然是《農業生物恐怖主義保護法》。
美國的第二次生物國防部署發生在2010年7月2日,名稱是“最優化布薩特安全管理法”。該法案對于目標是這樣陳述的:
(1)一個有效利用BSAT而且強大的科學事業對于國家安全必不可少。
(2)安全措施的制定,需針對BSAT易于被誤用、失竊和遺失以及意外泄露而導致風險這個特點。
(3)實施安全措施須在多部門間協調進行、在合法使用BSAT與所導致的負面影響之間把握平衡。
這個法案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被動員的聯邦部門數量達15個,在于指定農業部和衛生部這兩個非軍方部門作為“生物國防”行動的聯席主席,在于賦予這兩個非軍方部門自行決定動員更多部門參與“生物國防”行動的更大的權力。法案簽署當年(2010-2011財政年度),美國為生物國防撥付的經費達600億美元,超過了“沙漠風暴”這種中型軍事行動的全部開支,而在這一年中并沒有發生任何轉基因生物技術襲擊或布薩特泄露事件。在這600億美元中,衛生部得到其中的60%以上;該法案還特別強調了“保護動物”;根據已知的信息,大規模使用轉基因飼料喂養農場動物幾年后,美國已經發生相當嚴重的動物生殖異常,某些農場母牛流產率高達45%。
2. 美國方面有關生物國防思想的演進
早在1994年06月,即美國批準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上市開始之年,在美國國防部給國會的年度報告中,提出了關于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發展情況報告。報告指出:未來主要的國家安全威脅之一,來自轉基因技術武器;相對而言,該類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都較容易,而發現和防衛該類武器攻擊卻足夠困難。
因此,值轉基因技術作物開始商業化和上市之際,美國國防部十分鄭重地請求國會密切關注和支持“反擊轉基因技術攻擊”的國防安全科研。
1996年06月,美國國防部負責生物化學武器的部長助理辦公室發表調研報告,說明:轉基因技術有規模殺傷力、且已經可以充分地應用到生物武器和發動進攻;然而,目前的狀態是,人們知道如何用轉基因技術武器進攻,卻不知道如何防御和治療。在只有進攻能力、沒有防御能力的條件下,轉基因技術武器的威脅和危害就更為嚴重。因此,美國必須強化以轉基因技術武器為主要內容的生物國防。
2002年04月,美國空軍的“反擊科研中心”的學者發表了題為“下一代生物武器”和“生物學戰爭風暴的集合”的科研報告。報告說,下一代規模殺傷武器主要是基因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食品作物,而應用轉基因技術武器所搞的“黑色生物學”的戰爭可能已經開始。
2003年06月前后,美國衛生部和《自然》雜志分別轉發了歐美專家合作的題為“陽光燦爛·轉基因和生物武器”的科研報告。該報告回顧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的美國俄國兩大陣營的生物武器發展,從社會生活角度闡明了轉基因技術已經具備成為規模殺傷武器各種可能可行的事實,說明,該規模殺傷的特征是“靜悄悄的死亡”,即可通過轉基因食品作物直接作用于人類,或通過生態破壞等間接作用等手段,使某區域的(甚至某國全國的)居民不知不覺地、緩慢地、一個個或一批批地患上不治之癥或發生生理異常、從本代開始或從遺傳后代開始死亡。
2011年05月,美國國防大學學者發表了題為“生物戰爭中的轉基因作物武器分析”的報告,其中說: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商業化,使轉基因技術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成為“市場便宜貨”,一個中學生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制造和使用轉基因武器,因而使“轉基因作物威脅”(GMO-THREAT)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大問題;與此同時,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商業化使相關安全防務變得越來越艱難。報告提出建議:要落實生物國防,就需要從基礎建設開始,實施必要的改善改革,例如從監測框架開始,以防務意識為中心,強化轉基因技術及其各種作物產品的危害風險的監測。
3. 簡評
美國的生物國防計劃,主要的內容是防御、是自保。“敵人”在哪里?有能力對美國實施生物打擊的國家、有意圖對美國實施生物打擊的敵人是誰呢?似乎沒有。第二次生物國防法強調指出,要“在合法使用BSAT與所導致的負面影響之間把握平衡”,由此推論,“失衡”就相當于“被打擊”——自我打擊。美國軍方和科學界把問題看出來了,但是布薩特自我攻擊的性質和危險,不一定能被這兩次生物國防部署改變。
二、 小結
轉基因的生物工程育種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在農學家面前展現了一個美妙的夢境:在實驗室里工作(而不是在試驗田里工作),找到一個好的“功能”基因、把它插入目標農作物,在極短時間內“育成”新的農作物品種,獲得夢寐以求的優良性狀——農作物育種本是漫長、細致、無法預計結果的艱苦勞動。現在竟然可以越過自然界設置的一切障礙,隨心所欲地、快速地制造出新的物種,面對這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那誘惑力是難以抵抗的。
但是,如本文所指出,雖然今日轉基因技術的推廣應用來勢兇猛,其理論基礎其實已經崩潰;由于理論過時、更由于生命科學的極端復雜性,轉基因技術應用在本質上極不安全。當資本的利益超越對大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關注、當技術專家冒充科學家掩蓋安全隱患并成為合法主流時,轉基因技術產品(食品飼料)的安全性是沒有任何保證的。在虛假的安全性借口下,在一個錯誤的農業技術路線引導下,我國國內的利益集團已經偷偷摸摸地把轉基因農作物種遍了大江南北,把轉基因食品放到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餐桌上。這個錯誤必須糾正,越早越好。堅持錯誤,會導致錯上加錯,拖延得越久,越難以采取糾正錯誤的行動。
最新的生物科學發現向我們表明,轉基因技術農產品即使“無毒”也可以有害;微小核糖核酸的特性,為基因武器找到了最隱蔽、最有效的發射方式。轉基因生物技術更易于用來制造生物武器,試圖用它來開發農作物新品種、作為食品、飼料長期使用而不造成危害,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妄想。
面對來自國際生物技術跨國巨頭的難以抗拒的強力推動,鑒于中國的轉基因生物正在無規則地濫開發,轉基因農作物已經大面積非法種植、泛濫、失控,轉基因食品已經大規模違法商業化并失控,現在在我們面前可能還有效的選擇是:(1)立即在法律上停止一切農業轉基因產品的不合理的合法性(食用油、大米、玉米、蔬菜、水果、土豆,等等),禁止一切轉基因食品(包括加工食品和添加成分)在任何虛假的安全性借口下上市和銷售,(2)叫停一切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性項目的推進,停止一切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計劃(特別是水稻和玉米),所有的大學、所有的科研機構無一例外;(農業)轉基因重大專項停止執行,資金立即凍結;(3)立即部署生物國防行動;立即著手調查生態安全事件和人類/動物傷害事件;(4)扭轉錯誤的“化學化加轉基因化”的農業技術路線,回歸八字憲法和生態平衡的正確路線。
當務之急,是立即徹底禁止轉基因農業技術在中國商業化應用的合法性——不是只禁一時,而是要禁久遠——因為轉基因技術安全使用的理論基礎現在不存在,即使在可見的將來,同樣也是希望渺茫。從大眾長遠健康、從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這個最高原則出發,中國應該向全世界明確宣布:中國農業不會走轉基因化的技術路線,至少在現在決不用轉基因技術路線替代傳統農業技術。至于久遠的將來,那總是要后人自己去決定的。
在美國的“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和緊鑼密鼓的“生物國防”行動部署面前,中國農業如果還要堅持走轉基因技術“三駕馬車”道路(植物纖維棉花、主糧水稻小麥、飼料作物玉米三大類農作物全部轉基因化),那么中國農業的確能夠很快實現全面的真正的轉基因化——國內外利益集團已經各就各位——并且從此永遠轉基因化。一條道走到黑,不會再有另外的可能。
這必定是一條走向毀滅的單行道、不歸路。
美國有一個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
2012-01-30 來源: 光明網(北京)
本文為作者投稿,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