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污泥未得到有效處理
廣東建設報訊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僅帶來污水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也導致污泥產量和固體廢棄物急劇增加。記者日前從省環保廳對省政協的提案答復中獲悉,廣東尚有近一半的污泥沒有得到專門有效的處理,而是進入了垃圾填埋場處置。對此,我省將探索沿流域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泥處理處置中心,以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水平。
省環保廳在提案中表示,隨著污染減排工作的大力推進,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斷上馬,污泥產生量不斷增長。“十二五”期間,廣東新增污水處理規模500多萬噸/日,污泥產生量超11000噸/日。
為了處理這些污泥,據統計,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省共建成污水處理設施426座、日處理能力2248萬噸,全年污泥產生量約340萬噸(含水率80%)。這些處理設施主要以衛生填埋、土地利用(包括肥料利用、制營養土、園林綠化等)、建材利用(包括制磚、水泥窯協同處置)、干化焚燒及制生物質燃料等多種方式處理處置。初步統計,目前全省已建成的污泥集中處理處置項目22個,處理規模達280萬噸/年,污泥無害化處理率超過81%。
全省近年來雖陸續建成一批污泥集中處理處置項目,但省環保廳坦言,目前全省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依然滯后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地區核心城市,污泥處理處置能力不足,而汕頭、韶關、梅州、汕尾、清遠、潮州、揭陽、云浮等市尚未建設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僅靠填埋,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
另一方面,在處理方式上,全省雖然已建成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堆肥、污泥制清潔燃料、污泥制磚等項目,但總體綜合利用項目規模不大,技術水平、處理率不高,全省尚有近50%污泥進入垃圾填埋場處置。
對此,省環保廳透露,將結合廣東省城鄉生活污水處理“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積極探索沿流域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泥處理處置中心,依托水運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共建共享。
在體制機制方面,廣東將進一步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工作考核,通過加大對地方政府關于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指標的考核,促進地方政府落實責任主體,切實加大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