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常委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又一次提到地下管廊建設。他強調,“地下”的問題是城市發展更大的“短板”,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就此印發了相關指導意見。
所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城市地下管廊又叫“共同溝”,相當于建設一條地下的“高速鐵路”。對這一事物,許多人其實并不陌生。比如有人走在國外城市的街道,很少看到有電線桿和電線,這就是因為這些管線都埋在地下。近些年,國內不少城市內澇嚴重,德國、日本等國家在地下建設的龐大排水防澇工程,也備受公眾關注。
然而我們也看到,國內在這方面的建設嚴重滯后,甚至可說付之闕如。其中一個原因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在于,一些地方主政者偏好在地上建設高樓大廈、高架、大橋等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忽視了地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里子工程、良心工程。再加上許多城市基礎設施本來就落后,新老管線縱橫交錯,整改建設投資大、難度高、耗時長,若無長期規劃、堅持推進,確實也難以為繼。
但必須看到,若不盡快把地下管廊建設提上日程,早日補上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的這塊短板,城市公共設施會陷入低水平建設惡性循環,城市發展受制約,民生問題也將大受影響。城市管理者應正視這一問題,下決心投入人力物力,沉下心來堅持推進,在今后若干年內搞好地下管廊建設,徹底改變城市“馬路拉鏈”和“空中蜘蛛網”的落后格局。
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采取PPP等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地下管廊,不僅可解決公共財政開支壓力,而且能刺激和帶動城市區域經濟發展。在這方面,相關指導意見也有所建議和鼓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資金投入大、成本回收慢,但收益回報長期穩定,各地若出臺合理有效的具體推進措施,明確投資、運營和回報機制,不難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在規劃上,可結合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整改齊頭并進,在試點基礎上加快建設步伐。對已建成的地下管廊,應明確所有市政管線必須入廊,有償使用。
地下管廊建設是真正的百年大計、民心工程,有謀略遠見和經濟頭腦的城市管理者,不會忽視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若地方主政官員能夠前赴后繼,克盡全功,這座城市的人們肯定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和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