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綿,以良好的彈性和吸水保水性著稱。如若一座城市能夠如同海綿一般“能屈能伸”、“收放自如”,便能最大限度應對洪澇和干旱的侵襲。
今年1月,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我市兩江新區悅來新城躋身16個全國試點之列。悅來新城將在3年建設期內,以國博中心一期雨水利用項目為中心,啟動相關雨水利用項目并向周邊輻射,打造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生態文明 人水和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
伴隨著全球特別是我國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熱島效應、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病”開始盛行。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城市病”,“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應運而生。這一城市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重要選擇。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重慶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更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全局。重慶是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縮影,如何在一座面積8.2萬平方公里、人口在3000萬人左右的城市推進城鎮化,是擺在重慶面前的一道重大課題。
城鎮化率從直轄前的28%提高到如今的60%,重慶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后,是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道路硬化面積增加、排水管網負荷沉重、水土的流失、初期雨水的污染、雨水資源缺乏利用,加之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難題亟待解決。
重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借鑒國內外城市建設經驗,貫徹落實國家建設“海綿城市”的號召,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智慧城市試點、推進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有機融合,確立兩江新區悅來新城為“海綿城市”試點地區,努力打造一座“會呼吸”的山水園林城市、山地立體城市,讓城市留得住綠水青山,讓市民記得住悠悠鄉愁。
“海綿城市” 悅來先行
面朝嘉陵江,背靠中央公園,地形變化豐富的悅來新城,濃縮著“山城”重慶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眾多特色元素。包括悅來新城在內的兩江新區,坐擁“兩江四山多廊道”的生態體系,區內山地、森林、水域等原生態面積達650平方公里,具備建設生態型開發開放新區的有利條件。
2012年,悅來生態城被納入國家首批8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開始按照低碳、環保、生態的理念推進新城建設,探索山地綠色生態城市的發展路徑。
2014年,悅來新城在借鑒國內外“滲、滯、蓄、凈、用、排”先進理念的基礎上,推進健全城市的“蓄水細胞”。
道路上,新建道路采用LID雨水綜合利用技術進行建設,道路工程LID系統包括下凹式植草溝、雨水花園、滲水路面、生態樹池。
建筑上,新建建筑屋頂建造集綠色屋頂、雨水回用池、透水鋪裝于一體的“屋頂雨水回用與徑流控制系統”,以及在除市政道路外建設包括雨水花園、透水鋪裝、雨水回用池調蓄設施、透水性廣場、停車場在內的“硬地雨水徑流控制系統”。
河流上,河道生態整治工程設計防洪生態護岸、沿岸生態河谷LID設施、濕地,在泄洪通道及調蓄上建設骨干雨洪滯蓄工程。
作為悅來新城開發啟動區的悅來生態城,按照與“海綿城市”理念高度契合的低碳、生態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并頒布了相關建設管理文件及技術規程,為加強城市水資源利用,打造“海綿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該試點先行區域按照低沖擊理念,全面啟動了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道路及小區設計了淺草溝、滯水花園、雨水收集池等調蓄設施。城區內建筑全部按綠色建筑建設,會議展覽館二期為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已完成建設。綠色屋頂、透水鋪裝、雨水收集已成為片區建設的重要條件逐步推行。片區內濱河休閑公園形成自然河道,排洪通暢,自然美觀。
三年礪劍 生態示范
業界普遍認為,悅來新城“海綿城市”建設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保護三峽庫區水質安全、解決山地城市多點內澇問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緩解城市水資源、減少能耗壓力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將為打造西部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桿和樣本,探索山地“海綿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建設推廣做出積極貢獻。
根據規劃,悅來新城將在3年建設期內,以會展城重慶國際博覽中心一期雨水利用項目為中心,啟動會展公園、悅城路、悅居路雨水利用項目,并向周邊輻射式展開,帶動周邊區域聯動發展。在居住小區、城市道路、園林綠地、城市水系建設“海綿城市”,健全城市的蓄水細胞,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目前,悅來新城已啟動“海綿城市”的規劃完善工作及重點示范項目的設計工作,全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確定了悅來新城示范區雨量控制目標。對轄區內各用地類型規劃了透水性停車場和廣場、透水鋪裝、綠色屋頂、雨水回用池、可滲透路面、下凹式植草溝、生態樹池、雨水花園、調蓄設施等一系列具有“海綿城市”特性的綜合項目。并結合原有河塘水系和道路規劃,設置超標暴雨的生態泄流通道,疏導超標暴雨徑流外排。通過雨水調蓄塘和濕地的滯蓄效應,削減洪水流量,凈化進入河道的徑流水質,為水生和野生生物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
同時,我市也將以悅來新城試點“海綿城市”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努力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營造一座“會呼吸”的活力山城,讓城市融入自然,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及西部山地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建設推廣做出積極的貢獻。在悅來新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基礎上,我市未來還將把試點推廣到涪陵、豐都、萬州、開縣等三峽庫區區縣。
文/彭光燦 圖片由重慶悅來投資集團提供
悅來新城概況
悅來新城規劃建設用地18.67平方公里,由悅來生態城、悅來會展城、悅來智慧城3個部分組成,區域規劃人口20萬人。
總體建設目標:不外排年徑流總量控制率60%,有效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0%,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建設適應環境變化的彈性城市,解決城市防洪、排澇、雨水利用的問題,保護三峽庫區水質安全,營造自然、安全的城市環境。
主要建設內容:7個公園廣場項目,35條城市道路,14個居住小區項目,8項公共建筑項目以及污水處理廠及二級管網、調蓄設施及泄洪通道、監測評估工程共67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