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下降,市區道路兩旁行道樹的樹葉也開始慢慢飄落。據了解,再過一個多星期,幾乎就是環衛工全年最累的一段時間了。那么,落葉清掃之后去了哪里?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市的落葉大部分隨著生活垃圾一起運送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落葉的熱值較高,作為焚燒發電的原材料,還是很受歡迎的。此外,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在脫水后可制成肥料。
“濟南每天產生的垃圾大部分被焚燒后用來發電,因為目前還沒有細致的垃圾分類,落葉隨著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到垃圾處理廠。”濟南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落葉的熱值比生活垃圾要高,也就是說,同樣體積的落葉燃燒所放出的熱量比生活垃圾要多,發電也就相對更多。”
目前,濟南市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焚燒發電廠有日處理能力500噸的焚燒線4條,每天可以處理2000噸垃圾。垃圾焚燒每天發電60萬度,一年大約為2.7億度,相當于10萬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
濟南有5個污水處理廠和10個污水處理站,每天處理污水80萬噸左右,這些污水每天產生的污泥量高達500噸。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的污泥主要來自城市污水和河道污泥。污泥處理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制肥三種方式。目前濟南處理污泥的方式基本只有制作有機肥料這一種。
記者了解到,剛從污水中脫離出來的污泥,含水量達到80%,需要先將含水量降低至40%,才能進行加工。一家污泥制肥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生產1噸泥肥成本在300元左右,根據客戶不同要求,還可加入氮、氨、木糖醇等配料;這些肥料可制成塊狀或顆粒等不同形態,加工程序不同價格也不一。一般1噸能賣到四五百元,貴的能達到七八百元。
濟南鍋爐廠已經掌握了城市污泥轉化處理技術,利用鍋爐焚燒污泥來發電,原本奇臭無比的污泥也可以變廢為寶成為發電燃料,目前這種特制污泥處理鍋爐已在安徽等地試驗成功,相關技術已經成熟。不過該廠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掌握了這種技術,但污泥焚燒發電在濟南本地卻并沒有什么需求。“目前我們的客戶主要來自外地,濟南本地還沒有采取這種方式來處理污泥。”該工作人員說。(記者曹茜)
作者:曹茜
落葉焚燒能發電污泥脫水可制肥
2015-10-15 來源: 濟南時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