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長越高的大都市也將越挖越深,深層地下空間開發是重要的技術支撐。日前,由上海院士中心舉辦的“城市深層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題研討會上,各方專家就深層地下空間如何開發提出各種意見。
地下管廊
40米以下空間開發缺乏研究
根據現有分類,0至-15米為地下淺層,-15至-40米為地下中層,-40米至-100米為地下深層。盡管新加坡、日本和部分歐洲國家有過一些研究,但總體來說,40米以下的城市深層空間開發仍是一個很新的研究方向。
早在2004年,上海市科委就發起了對地下空間的重大工程專項研究;去年底,市科委又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同濟大學等機構,專門對深層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開展研究。目前,上海城區深層地下空間的利用已開始起步,地鐵四號線修復工程基坑開挖深度達41.5米,正在建設中的北橫通道工程其利用地下空間的深度也已達48米,深度超過40米路段長達2.6公里。
地質環境需適宜分區評價圈
更多設施轉移“深地”實屬無奈。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城市交通與地下空間設計研究院院長俞明健透露,一方面,上海市地面和中淺層地下空間資源利用已趨飽和;另一方面,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人口壓力逐年遞增——研究深層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可能性已是箭在弦上。不過,要讓“城市之根”扎進百米深的黑暗地下,不僅需解決深層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功能設想與布局,更要建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地質環境適宜分區評價圈,以及深層重大地質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在上海這樣一座城市,深層到底是什么概念?這是先要搞清楚的。”俞明健告訴記者,深層地下空間的開發,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空間利用和資源利用。目前,在中淺層地下空間開發技術已經成熟的情況下,深層地下空間的系統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提出了一系列深層地下空間利用的規劃設想:可以成為“海綿城市”深隧系統的理想所在地;實驗室、需要特殊加工的產品生產地可以在深層地下空間安家落戶。此外,“深地”里阡陌縱橫,又可以蛛網般密布著各類地下交通運輸設施。從國外來看,包括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深層地鐵、深層高速公路。據悉,日本正在研究深層地下的集裝箱物流系統。展望未來上海,如果深層地下空間以物流為主導,塵土飛揚的集卡都在深層地下默默穿行,形成一個自動化貨物運輸的地下物流……
比技術更難的是統一規劃
地下40米,相當于15層樓的高度,挖這么深,安全嗎?對此,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副總工程師張先林做過分析,上海在地下40至100米的范圍空間內主要是粘土和沙礫,這樣的地質條件相對于中淺層來說更加穩定。就開挖技術而言,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說,上海在地下空間開發、減震方面經驗豐富,技術成熟。
空有高呼聲?地下綜合管廊困境如何破?
鄒博楠 來源:給排水行業設計師
珠海擬三年再建30公里綜合管廊(圖)
|
|
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珠海建設國際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南方日報記者 王榮 攝
|
關鍵詞
綜合管廊
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珠海建設國際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記者從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獲悉,珠海已編制了綜合管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至2017年擬在高新區、西部中心城區、橫琴新區、香洲區開展3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其中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計劃今年開工。此外,《珠海市綜合管廊管理條例》已列入2015年立法計劃,今年年底前有望出臺實施。
33.4公里的橫琴綜合管溝在2013年11月19日一次性建成,是目前國內建成的里程最長、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善的地下綜合管溝,已安排供水、供電(220kV電力電纜)、通信、冷凝水等管線,并預留遠期供水、供電、通信位置以及中水、真空垃圾系統安裝空間,不僅在節約土地、美化環境、提高管線的壽命和安全等方面起了作用,而且讓橫琴徹底告別“拉鏈路”,降低路面的維護保養費用,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據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介紹,珠海已于去年7月開始編制《珠海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至2020年全市共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約100公里,2020年至2030年將再建設100公里,主要建設區域為高新區、香洲區、橫琴新區和西部中心城區。
2015年至2017年,珠海已編制了綜合管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擬在高新區、西部中心城區、橫琴新區、香洲區開展3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其中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計劃今年開工。
2018年至2020年的綜合管廊初步建設計劃也已經制定,計劃建設綜合管廊46公里。高新區計劃在金鳳北路、濱湖南路、留詩東路、濱水南路、留詩西路、后環東路、情侶北路建設綜合管廊15.61公里;香洲區計劃在香洲城區建設綜合管廊11.44公里、在南灣城區建設綜合管廊5.49公里;西部中心城區計劃建設綜合管廊3.4公里;高欄港區計劃建設綜合管廊9.88公里。
此外,《珠海市綜合管廊管理條例》也已編制完成。其對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檔案信息、運營與養護、安全保護等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已列入市人大常委會2015年立法計劃,今年年底前有望出臺實施。在《條例》的基礎上,珠海市正組織有關部門及建設單位制定實施細則,研究完善建設、經營、管理模式,擬定綜合管廊建設的扶持政策,明確地下管線入廊收費標準,實現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