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新技術讓惡臭污泥變廢為寶 發酵后的產物還可用于環江流域污染土壤修復、育苗基質和園林綠化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25  瀏覽次數:98
    核心提示:新技術讓惡臭污泥變廢為寶 發酵后的產物還可用于環江流域污染土壤修復、育苗基質和園林綠化等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圖為處理好的污泥

     

      在河池市主城區,每天大約有4.5萬噸生活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讓人想不到的是,4.5萬噸污水中竟隱藏著近15噸污泥,如此龐大的污泥量都去哪兒了?近日,記者走進市污水處理廠,一探究竟。

    城鎮污泥處置是難題

    污泥作為污水的“孿生兄弟”,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容易腐敗發臭的生物固體物質,它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及有機物、病毒微生物等有害物質,不經妥善處置,將對環境產生嚴重危害。

    污泥都去哪兒了?目前常用的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堆肥等。

    “之前我們把這些污泥多數拉到宜州市德勝鎮垃圾填埋廠填滿,還有一些會拉去都安側嶺種桉樹。”據市污水處理廠副廠長陸光祥介紹,以前的污泥處理方式較為單一落后,污泥含水率達75%,污泥遭填埋后易對地下水、土壤和空氣造成二次污染。

    陸光祥還說,污泥處置問題是目前城鎮污水處理領域面臨的難題,如何避免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同時達到再利用,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臨時手段”不是權宜之計,隨著填埋要求的提高,環保意識的提升,尋求新型污泥處置方式是大勢所趨。

    污泥含水率由75%降至45%

    在市污水處理廠東北角,兩臺龐大的智能無害化污泥一體化好氧發酵裝置矗立其中,工作人員正在細致操作,通過混料進料、生物好氧發酵最后到污泥成品出倉,歷時20天。

    何為無害?在成品出料倉口,北京中科博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工藝調試工程師黃慧明從倉中捧出一把經發酵后的污泥介紹,經高溫好氧發酵后,能夠殺滅99.99%的病原菌及雜草種子、污泥含水率降低至45%以下;臭氣經生物濾池處理后,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據了解,我市目前污泥處理采取智能控制污泥高溫好氧發酵工藝,每天可處理20噸含水率為75%至80%的污泥,使用木屑、花生殼、酒糟等調理劑與其按比例配比。該工藝中的智能一體化污泥好氧發酵設備可實現連續生產、全過程智能化控制,通過輸送、發酵、供氧等功能完成污泥無害化處理。

    黃慧明還說,經高溫好氧發酵后的污泥質量、體積和含水率等指標顯著降低,便于儲存、運輸,還可滿足制肥的要求。

    新技術將污泥二次利用

    日前,在桂林舉行的第二屆“污泥高峰論壇”會議中,專家呼吁,污泥在安全化、無害化的基礎上,應盡量回歸土地,資源化利用。

    污泥無害后可以變廢為寶,這才是污泥最理想的歸屬,在工廠內發酵成品深加工區域,記者看到,有機肥篩分、造粒成套設備及配套設施可使發酵后污泥根據不同的用途,進入不同的路徑,并加工成粉末狀和顆粒狀的有機肥。

    黃慧明介紹,15噸含水量75%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可得出6噸可再利用的有機肥。

    陸光祥說,目前我市使用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不僅很好地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發酵后的產物還可用于環江流域污染土壤修復、育苗基質和園林綠化等,最終實現城鎮污泥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的目的。(見習記者楊天宇攝影報道)

     

    新技術讓惡臭污泥變廢為寶

     

    2015-8-24   來源:河池日報  編輯:楊茜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上犹县| 毕节市| 牙克石市| 读书| 丹棱县| 庐江县| 清镇市| 唐河县| 永川市| 北辰区| 通道| 鸡西市| 淄博市| 鹤山市| 台州市| 白银市| 金沙县| 昌邑市| 右玉县| 韩城市| 陆丰市| 辽阳市| 平定县| 旺苍县| 廊坊市| 泾源县| 鄢陵县| 石林| 焦作市| 凭祥市| 宁海县| 镇巴县| 东乡| 辽阳市| 方正县| 普陀区| 山东省| 德兴市| 沙坪坝区|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