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月11日),慈溪市聯誠電鍍有限公司、慈溪市杭聯水處理有限公司和寧波國科監測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創新減排技術服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簽訂前置合作協議,確保排污企業達標排放。
記者從簽約現場了解到,浙江慈溪聯誠電鍍有限公司是寧波最大的電鍍廠之一,旗下的慈溪市杭聯水處理有限公司具體負責電鍍廢水的處理,而電鍍廠的清潔生產、污染廢水和廢氣以及固廢的排放雖然經過攻堅已基本達標,然而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減排和資源回用的需求仍較大。而作為第三方的環境監測機構,寧波國科監測技術有限公司將運用高新技術的服務平臺,通過“環保監測前置服務”,做好企業“創新減排技術”的“環保管家”。
“以監測為手段,通過廢氣清潔治理、減排調查和診斷,提供廢水處理、污泥處置以及污水治理運行管理的技術調查、分析以及科研攻關,提供全方位的廢氣、廢水、污泥的治理和中水回用、污泥資源回收利用的最佳方案。”
專業分析:第三方監測前景非常好,但企業實力和誠信亟待提升
近年來,第三方監測機構興起,那么政府與企業“監測”如何分工?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李靜云副處長前天在杭州新區舉行的“貫徹實施新環保法,推進監測事業發展”主題報告中也指出,要使“環保治理成本最低”,一定要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
在環境監測論壇上,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首席專家董亮等相關專家建議。 “實際上環境監測站都在超負荷工作因為忙得夠嗆,采用社會監督、第三方監測機構分擔具體環境監測服務工作,應是皆大歡喜的事,能更多地為企業清污、綠色技術等一條龍的服務。”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齊文啟分析認為。
但專家也指出,盡管第三方監測機構逐漸替代政府的監測中心,但是第三方監測機構的實力和誠信亟待提升。齊文啟說。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高來強調,環境監測工作需要媒體監督、社會監督、制度保障、有良心的環保人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