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虎:污泥處理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污水中約30-50%的COD轉入到了污泥中,轉入污泥的N約30-45%,P約90%。如果污泥不及時進行處理處置,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上看,污水處理設施只做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工作,所以污泥處理處置是污水處理或節能減排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國際上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工藝,主要緊扣四化: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我國在污泥減量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離真正的減量化還有一定的距離。從技術層面上說,我國污泥處理處置主要考慮的是穩定化的范疇,而資源化利用方面,則沒有太多考慮。
一、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
總體來說我國的污泥處理技術路線都是傳統的、國際通用的技術,這些技術都可以解決污泥四化的問題,所需費用每噸污水約0.2-0.5元。但是,由于責任主體不明確,各地在進行污泥處置時,費用問題并沒有落實,導致了現在的各種問題。撇開技術路線,從整個污泥處置的角度來考慮,國內外的趨勢都是建材和土地利用。
但是,針對我國現狀,這些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首先,很多國外技術在中國并不適用。我國污泥的含砂量很高、有機質也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發相關適應技術。第二,我國的環境問題和國外的環境問題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環境容量和所負荷的污染之間的矛盾相當激烈。
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活性污泥法是有一百年歷史的污水處理方法,但是活性污泥法高能耗問題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都沒有得到解決,污泥也沒有達到其應有的資源化水平。在2014年活性污泥一百周年時,全世界科學家都一致認為:資源化是污水處理未來發展的方向,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重要環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資源和能源的期望也增加了。在此背景下,現在污泥中的污染物,將來會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化”。從處理處置為目標轉變觀念為以資源化利用為導向,實現科技創新服務可續發展。
未來技術都要遵循五個方面的原則:以資源循環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趨勢;污泥生物質能源的最大化回收;污泥營養物質(磷和氮)的回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健康安全保障。
三、污泥污染物利用的研究熱點
污泥污染物利用的熱點技術主要是C、N、P的資源化利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試圖把污泥當中有用的能源物質最大化地進行回收。
1、污泥/城市有機質高效協同厭氧消化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把城市有機質和污泥集中起來進行厭氧消化,是比較可行的資源回收利用方式。污泥與餐廚垃圾協同厭氧消化,可提高餐廚厭氧系統的穩定性,降低抑制物濃度,提升緩沖度,負荷提高4-5倍,容積產氣率提高3-5倍。
2、污泥高溫碳化技術污泥碳化就是在600-900℃時對污泥進行高溫融化,在600℃時變成生物碳土,到900℃時已經氣化。焚燒技術畢竟有一些污染物的產生,碳化技術和焚燒技術相比,應該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德國和日本目前都已經有了污泥高溫碳化技術的示范工程,我國湖北馬上也有碳化技術的示范工程。
3、污泥亞/超臨界水反應技術該技術就是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對污泥進行處理,也就是污泥在200個大氣壓下停留10-20分鐘,所有的有機物碳化釋放,剩下的就是無機物。
4、污泥好氧/厭氧/土地利用利用污泥中的有機質、氮磷鉀營養物質,是污泥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國目前污泥的有機質可能還不能滿足土地利用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方面的二次風險,將來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
5、污泥制生物柴油技術通過污泥建材,把污泥當中50-60%的無機物催化成為柴油的原料。
6、污泥蛋白提取技術污泥中有機物的40-60%為微生物蛋白,采用熱水解技術可以提取蛋白質。提取出來的蛋白質液體可用作高附加值的建材發泡劑、滅火劑等;而污泥處理殘渣可作為覆土、土壤改良劑、建筑材料。
7、污泥中提取PHA技術通過四個步驟提。汉Y選適合的微生物→生產制造PHA需要的碳源揮發酸→在生物質中富集PHA,生產半成品→精煉半成品,獲得純PHA,最終根據用戶的需求生產塑料。國外也有把污泥通過發酵制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工藝,有實驗室包括小試方面的研究,但生產性應用在效率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
8、磷回收技術磷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據估計,全世界磷礦儲量只能維持100年左右,100年之后,我們所有的磷資源就靠循環利用了。磷礦石價格不斷攀升,推動了磷回收技術的研發與實施,許多國家已將磷視為21世紀的一種戰略資源。
在大數據的時代,在分子生物學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新的問題。鑒于中國的環境容量現狀,我們需要更先進、更高效、更綠色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F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以污染控制為主,未來逐步過渡到資源化利用。
四、結語
當前面臨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短缺等問題,“資源循環、綠色、健康”是未來技術創新的重點,污水污泥中“污染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污泥是污水處理全過程資源回收利用的關鍵。
觀念轉變、科技創新是核心。現在國家也在提倡萬眾創新、萬眾創業,所以科技發展很重要。
基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科技投入,我國一定能成為“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領跑者,引領下一個100年“新型污水污泥技術”的創新發展。
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會(中國百強期刊)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品牌委員會
邀請函
《中國給水排水》(半月刊)(中國百強期刊)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和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是首批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建筑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部300種精品期刊,被許保玖先生譽為水行業的“首席雜志”。自1985年創刊以來,一直堅持辦刊宗旨和嚴謹的辦刊作風,擁有大批忠誠的作者和讀者。國家權威期刊測評機構的報告均顯示本刊的影響因子穩居水行業期刊前列,成為載文量大、質量高、發表周期短、廣告量最大的期刊,在水行業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影響力。在兼顧工業廢水處理、建筑給排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領域的同時,在市政給排水的科研和設計、運行管理等領域更是占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圍繞熱點專題舉辦了一系列技術研討會,營造了熱烈、活躍的學術氛圍,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為適應我國給排水事業飛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給水排水》雜志與行業內各有關單位的密切聯系,為更多中青年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和達到更高的學術水平提供一個高起點的、可持續發展的平臺,讓更多關心《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的單位和個人參與謀劃期刊的發展,使《中國給水排水》的品牌影響力與行業知名企業、知名人士攜手共進,特向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和有識之士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加盟《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品牌委員會,對期刊的發展提出真知灼見并提供必要的相關支持,相信那些富有價值的創新理念必將融入雜志的發展規劃中。我們將通過多種途徑、方式為加盟單位或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達到提升品牌形象、促進行業技術發展等目標,最終實現互惠共贏。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二0一一年五月一日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品牌委員會(中國百強期刊)活動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成立《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會,旨在讓多年來關心、信任《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的單位、個人能夠以合理、合法的途徑參與到雜志的發展中來,充分體現行業主流單位或知名人士對雜志的期許。
第二條 通過品牌委員會這一平臺,可以匯聚水行業的優質資源,使知名品牌互相助力,共同提升、發展。
第三條 對委員單位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愿意為雜志的發展出謀劃策并積極履行相應權利和義務的單位。
第二章 機構設置
第四條 成員單位主要為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環保集團、水務公司、工程公司、市政或建筑設計院、科研院所、高校、咨詢公司等涉水企業和人士。品牌委員會設主任單位、副主任單位、特邀副主任委員單位、常務委員單位、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單位、委員單位。主任單位由《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的主辦單位擔任,主任由主辦單位領導擔任,其他加盟單位推薦代表擔任相應職務。設置秘書處負責處理品牌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秘書長單位由《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兼任。
第五條 每屆品牌委員會任期兩年,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可以連任。申請加入單位須簽署《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品牌委員會入會確認表,經確認后正式加入品牌委員會。如屆滿不提出變更或退會,視為自動連任。
第六條 品牌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工作會議,聽取秘書長工作匯報以及下一年度工作重點的安排部署;介紹品牌委員會成員單位的突出成績與重點信息;為進一步做好品牌委員會的相關工作進行交流、探討。
第三章 權利與義務
第七條 品牌委員會成員單位享有的權利
1、免費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和網站www.watergasheat.com的顯著位置刊登單位名稱、logo、委員姓名、職務以及網址、聯系方式等。免費下載網站資料或上傳成員單位宣傳資料,免費獲得友情鏈接。
2、以多種形式免費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網站上開設專欄宣傳報道品牌委員會成員單位,包括企業動態、技術交流、優秀工程設計案例、科研成果及項目進展、人物介紹、特色活動等。
3、在符合辦刊宗旨和刊登范圍且通過專家審稿并修改合格的情況下,品牌委員會單位(包括職工)撰寫的科技論文可優先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上發表。
4、副主任單位每年獲贈6頁普通中間彩色插頁廣告;特邀副主任委員單位每年可獲贈4頁普通中間彩色插頁廣告;常務委員單位每年可獲贈2頁普通中間彩色插頁廣告;委員單位可獲贈1頁普通中間彩色插頁廣告。預訂其他特殊版位的廣告也可享受一定的優惠。
5、派人參加每年一次的品牌委員大會,品牌委員會大會若與學術會議同時召開,副主任單位免2人會務費,常務委員單位和委員單位免1人會務費。
6、副主任單位每期獲贈10本《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常務委員單位每期獲贈8本《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委員單位每期獲贈5本《中國給水排水》雜志。
7、在品牌委員會任期內,成員單位可以《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的名義進行宣傳。
8、品牌委員會秘書處積極協助委員單位解決在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幫助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和咨詢;幫助檢索相關科研資料。
9、協助委員單位組織技術交流會、項目現場會、論證會、產品推介會等。
10、對品牌委員單位人員的科技論文寫作進行輔導,解決寫作難題,滿足單位職稱晉升所需文章質量、數量和時間的要求,避免因盲目投稿耽誤時間,影響學位和職稱評聘。
第八條 品牌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盡的義務
1、為改進品牌委員會的工作,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反饋本單位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和網站的要求和改進意見。
2、遵守品牌委員會章程,每年按時繳納會費:委員單位:3萬元;常務委員單位:5萬元;副主任委員單位:8萬元。
3、委托專人負責與雜志社聯系,及時提供本單位的相關信息資源及企業內刊。
第四章 附則
第九條 本章程解釋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品牌委員會秘書處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 郵編:300070
聯系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傳真:022-27835592
E-mail:cnwater@vip.163.com 聯系人:王領全 孫磊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 郵編:300070
聯系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傳真:022-27835592
E-mail:cnwater@vip.163.com 聯系人:王領全 孫磊
單位名稱
|
E-mail
|
|||||||
詳細地址
|
郵 編
|
|||||||
委員代表
|
職 務
|
電 話
|
||||||
聯 系 人
|
電 話
|
傳 真
|
||||||
申 請
類 型
|
□委員單位 □特邀副主任委員單位
□常務委員單位 □副主任委員單位
|
|||||||
會費金額
|
(大寫):
|
入會時間
|
年 月 日
|
|||||
建 議
與
要 求
|
||||||||
成 員 單 位
(蓋章)
|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蓋章)
|
|||||||
聯系人: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王領全 13752275003 022-27835639 wanglingquan88@163.com qq:745105304
請于本表簽署后一周內將會費匯入以下賬號:
賬戶:《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開戶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賬號:12001635400052519625
通訊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郵編:300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