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湖南省加快環保產業發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同步發布,力求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壯大“綠色湘軍”。
含金量足,扶持骨干企業快速成長
翻開文件可以看到,《意見》主要是從宏觀層面,圍繞環保技術創新研發、環保裝備產品制造、資源循環利用、環保服務等四大重點領域,提出了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方向、扶持重點、政策措施等共16條。《細則》則是從財政、金融、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共10條,對《意見》所明確的政策方向細化落實,力求把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主體作用更好結合。
近年來,“綠色湘軍”發展迅速。湖南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從業人員和年產值分別由2008年的760家、5萬人、407億,增加到2014年的1100余家、12.5萬人、1350億,我省環保產業規模進入全國前十位。
“我省環保產業仍面臨市場化程度不高、科研投入不足、技術人才不多、投融資渠道不暢等困難和問題。”省環保廳科技標準產業處處長張志光表示,這導致一些潛在的環保市場還遠未被有效激發。
“針對這些問題,文件提出了相應的獎補政策給予扶持,含金量很足。”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童名讓說。
比如,為扶持骨干企業快速成長,對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億元的服務型企業、超過5億元的生產型企業,各級分別按照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年度新增部分的50%、70%給予獎勵。對新上市成功的環保企業,按照“一企一議”的方式研究給予獎勵。
為扶持企業“走出去”,對參與省外大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項目招投標中標,且中標合同價在5000萬元以上的,按合同價的1%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獎勵。
為扶持第三方治理,對省內工業企業主動實行第三方治理的,可以按合同約定年支付費用10%、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針對性強,加快培育市場需求
當前,一批湖南環保企業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產品制造和工程建設,而是向著集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為一體的綜合環境服務發展。形象地說,它們正從“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模式契合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省發改委環資處處長譚懷生介紹,我省在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分別有75%和25%是通過特許經營或者委托管理方式實現第三方治理。實踐表明,這種專業化的運營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對環保服務業產生極大拉動作用。據初步測算,我省目前正在推進或將要推進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待這批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約50億元的運營市場。
基于此,《意見》和《細則》強調擴大政府采購,如對省內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環境治理等項目工程,應通過政府采購,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對列入目錄的兩型產品,選擇政府首購、訂購和評審優惠等優先采購措施。
“政策的針對性很強。”童名讓介紹,針對市場需求培育的問題,對符合條件的首臺(套)環保技術裝備應用,分別對研制和購買使用單位給予獎勵,總額最高200萬元。針對吸引各方面投入的問題,省本級以出資參股方式,支持設立長株潭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省內環保產業龍頭企業發起設立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針對技術研發的問題,政策強調對環保企業新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安排100萬元項目補助資金。符合條件的發明專利在省內實際轉化應用的、發明專利獲得國家專利獎的,可獲得50萬元或100萬元不等的獎勵。針對人才引進的問題,政策強調環保領域高端人才來湘創業或工作的,可享受購房、培訓等各類補貼以及其他便利優質服務。
到2020年,全省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
再好的政策,也需“落地有聲”。
“每一條政策措施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每一項獎補政策都明確了資金來源和具體標準,涉及18個省直部門,7項相關專項資金,操作性很強。”童名讓介紹。
通過這些政策扶持,到2020年,全省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省產環保裝備產品性能結構大幅改善,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環保服務業占環保產業的比重明顯提高,省內環境公用設施、區域性環境整治項目和工業企業環保設施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建設運營,再生資源回收和廢舊資源循環利用基本形成規范化、制度化體系,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確立在全國的特色優勢地位。
原標題:“真金白銀” 政府扶持環保很給力
“真金白銀” 政府扶持環保很給力
時間:2015-05-15 14:56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曹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