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上海
5月1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在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競爭擇優選擇包括民營和國有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并依據績效評價給予合理回報,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改革舉措。
近日,財政部、環保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對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操作流程作出明確規范。
然而,相較于中央層面的大力推進,地方政府和企業在這方面卻“行動遲緩”,目前,全國并沒有一例成功的PPP典型案例。PPP推進到底遭遇了什么問題,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之間缺少了什么,行業如何看待PPP項目?
為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在2015第十六屆中國環博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博天環境董事長兼總裁、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趙笠鈞。
政府不應捂著好項目
NBD:近年來,政府推進PPP項目的步伐在加快,您如何看待PPP模式?
趙笠鈞:我覺得從PPP推出的背景就是從公共私人和合作伙伴概念的提出,契合了現在對整個公用設施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但是,對PPP這個發源于國外的表述,其實對這三個“P”有一些我的這個考慮,中國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外國,比如Private,我覺得在中國并不適合;我更希望第二個“P”應該叫professional,專業的,應該是政府的公共服務交給第三方專業化的公司來建設運營管理;第三個“P”就是Partnership,伙伴關系,從一開始就是一起來合作,一起來探討,應該要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和BOT項目單向的投標相比,在整個有關推進PPP文件里都沒有出現過招投標的說法,是伙伴之間的深入溝通、交流,基于各方利益的平衡最后達成的合作模式。
NBD:當前,政府在極力推進PPP項目,作為企業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呢?
趙笠鈞:現在社會確實很熱衷于做PPP項目,在政府主導下,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地響應。但是,這里面有幾個問題,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缺錢;另外,如果一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由政府主導的話,效率比較低,管理成本比較高。
因此,政府拿出來的東西不能是甩包袱,好的東西政府都守著,其他的項目采取PPP模式。我認為政府要平衡各方利益,政府應該把亟須解決的問題和好的資產一起拿出來,通過各種資產組合,既讓資產好、收益好的項目可以起到保障作用,同時又可以對那些非收益的或者收益不能完全覆蓋的項目,有一個合理的支付安排。
但是,現在從政府角度來看,大多情況下都是把那些收益不確定或者收益不能完全覆蓋的項目拿出來做PPP,讓社會資本參與。
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NBD:現在PPP項目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見,您有什么建議?
趙笠鈞:我認為現階段,中國尤其需要建立一些示范項目。政府可以提出一些方向,希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引進專業化的公司,然后建立相應的模式,目的是為了降低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價格,同時提升品質,一旦進入市場以后,完全按照市場的規則來做。
NBD:近期,貴公司在寧夏、山西等地都有一些PPP項目落地,您能分享一些推進PPP項目的經驗嗎?
趙笠鈞:我覺得其實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當然一方面就是要緊跟政策的導向,作為一個企業,要順勢而為。
第二,企業要在積極地踐行這些項目的同時,還要保持更理性的思考。面對這么多的機會,政府都希望來做PPP,我們的價值在哪里?如果我們不能給政府提供真正的價值,我覺得就不要跟風,所謂真正提供給政府的價值就是,真的能夠幫助政府解決資金的問題,從一開始幫政府設計整個頂層結構,需要更全面地、更有高度地去理解政府的這些需求,才能更好地契合政府的這些需求。
第三,從PPP的角度來講,需要有環保、投融資、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儲備。
PPP市場前景受期待
NBD:您認為什么樣的項目適合采取PPP模式呢?
趙笠鈞:現在PPP的項目,首先從public的角度來說就是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比如說像道路、水、燃氣甚至可能包括一些電力、通信等都是,因為它的價格是受到政府監管的,不像其他產品完全市場化,公共服務有政府對價格定價的干預,因為要保證民眾對公共產品的承受力。
從這個定義來講的話,現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一些是可以完全覆蓋收益的,比如建設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收費多少基于全成本的核算就沒有問題,有一些是叫部分成本覆蓋,比如說污水處理廠,老百姓交了一些費用,但是不足以覆蓋,政府還要補貼一部分。
NBD:您對未來PPP項目市場發展規模有什么預期呢?
趙笠鈞:我覺得從需求來講的話,如果就污水處理來看,現在我國一年的污水處理規模是400多億立方米,跟美國現在的污水處理規模相當。如果到2030年,中國將有超過10億的城鎮人口,那時我們的污水處理規模最少是當前美國的3倍到4倍,也就是說我們僅污水處理需要的投資就有幾千上萬億元,政府如果不啟動社會資本,是很難想象的。
其實,政府可以把一些能市場化運作的事情都交給市場,形成一個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
污水處理缺資金幾千億 需讓民資公平參與PPP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