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用來灌溉、沖廁所,生活污水就地生態處理……借鑒日本滋賀縣琵琶湖治理模式,對洞庭湖進行生態保護的一個國家級項目近日確定了3大示范點:岳陽湖南海泰博農生物科技公司所承包下的磊石山部分區域、益陽沅江市的三眼塘村和常德桃源縣的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桃源試驗站。
由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牽頭的“洞庭湖區生態村鎮和環保農業關鍵技術集成及應用示范”項目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日前,該項目迎來了在琵琶湖治理中功不可沒的滋賀縣琵琶湖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副中心長青木幸一等6名環保型農業、水土保持、魚類、農村規劃領域日本專家的造訪,中日專家一同深入洞庭湖區開展了為期4天的考察,并給出了獨到的項目建議。
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主任張燦明介紹,針對洞庭湖區村鎮建設中綜合規劃缺乏、生態經濟結構欠優、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處理不當等系列問題,本項目擬引進日本等國家的先進適宜技術。張燦明說,比如,在村鎮生活區統一構建村鎮雨水資源化利用體系、村鎮生態景觀與防護體系、生活污水處理體系;在生產區通過加強對農業水、肥的控制,構建農田系統水循環利用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作為全球水生態治理的范本,早在1972年,滋賀縣就制定了琵琶湖綜合開發計劃,建成了發達的污水處理體系: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為主體,尚未納入集中處理的城區則采用合并凈化槽處理技術,全縣409個村落也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實現農業灌溉排水的循環利用。上述三大體系綜合配套使得滋賀縣污水處理率98.4%,處理后的污水水質堪比自來水。
示范點一 就地凈化農田面源污染
此次入選中日“牽手”治理洞庭湖項目的示范點,磊石山地區將承擔環保農業、精準施肥、農田面源污染就地凈化、水循環利用、水土流失控制、雨水綜合資源化利用等多個方面的示范功能,通過借鑒運用國際經驗,形成具有洞庭湖特色的生態治理和生產模式。
示范點二 雨水綜合資源化利用
益陽沅江市的三眼塘村示范點也將承擔新農村建設、雨水綜合資源化利用和生活污水處理等模式的探索。
示范點三借鑒日本經驗探索精準農業
常德桃源縣的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試驗站主要通過結合自身的研究基礎并借鑒日本的經驗探索精準農業,進行數據采集,為湖區的治理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實例]
“生態溝渠”模式可防城市內澇
此次借鑒琵琶湖的經驗,洞庭湖區域治理也將建立適合湖南本土的生態村鎮構建與環保農業關鍵技術體系。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項目管理部部長楊楠博士介紹,目前作為項目示范點的沅江三眼塘村已進入“試水”階段。項目將結合該村的136戶集中居住工程,在規劃設計初期引入生態村鎮概念,將日本的生態村鎮建設技術吸收、消化、再創新。
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將給湖區及周邊村鎮帶來什么改變?采用雨水收集技術,可將屋頂及地面非透水下墊面的雨水搜集并導流到收集池,通過簡單的沉淀凈化措施后進行合理貯存,雨水即可用于城鎮家庭澆灌、沖廁,也可用于公共和工業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園林灌溉、道路沖洗、冷卻循環等環節,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以減少自來水浪費。
此外,三眼塘村還將引進一種稱為“生態溝渠”的模式,即一種雨水滲透設施,包括滲水管溝、滲水地面、滲水洼塘和滲水淺井等。可以通過在道路兩旁增設下凹式綠地,并在綠地上挖設下凹式洼地,有效減少道路的地面徑流。一方面儲存植物所需水分,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有利于水的下滲以回灌地下,在遇到短時間強降雨時及時排水,避免造成內澇。
“作為‘海綿城市’的相關理念,生態溝渠的做法不僅僅適用于地下排水系統缺乏的農村,同樣也可用于地面硬化面積太多的城鎮。”楊楠說。
原標題:中日合作治理洞庭湖確定3大示范點
中日合作治理洞庭湖確定3大示范點
時間:2015-05-05
來源:紅網
作者:梁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