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動化礦泉水生產線 “不管有多艱難,受多大的委屈,都阻擋不了我前進的步伐。”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從混凝土工人到染工,從廚師到三輪車夫,馮俊貴通過十多年辛酸打工經歷逐漸積累起原始財富,成為家鄉人的驕傲。 選擇回鄉創業,馮俊貴有“私心”,也有底氣。 出生在恩陽區玉山鎮紅旗村的馮俊貴,從小飽嘗貧窮的滋味。“我打工雖然掙了錢,但家鄉人民生活還是不富裕,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做點貢獻。” 2012年,回鄉探親的馮俊貴聽說紅旗村水寨溪有一眼“神泉”。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清澈透明,幾百年來從未干涸。做過食品和藥品生意的馮俊貴發現,“神泉水”還沒被開發,這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他立即與當地村組干部聯系,將水樣送到有關部門檢測,發現這是難得的純天然弱堿性山泉水,泉水口感獨特且富含鎂、鉀、鈉、鈣、偏硅酸等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馮俊貴決定開發山泉水產品。 “從外地回來發展的時候,我們喝的水都是幾個外地品牌,但巴中這樣一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地方,還沒有一個自主品牌。”馮俊貴覺得,既然家鄉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么好,也有大的市場前景,何不做一個巴中本土的瓶裝山泉水品牌。 如果能將“神泉水”做成品牌山泉水,并輔之以良好的物流、銷售,預期的回報將不可限量。這不正是他追尋多年的回報家鄉的夢想嗎?可是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水廠,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資金又成了難題。創業初期,馮俊貴得到了當地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支持,通過多方籌措,資金的問題解決了,他便著手建設水廠。為了節約資金,馮俊貴曾在零下幾度的車站外蹲通宵而不去住旅館。2014年3月,投資300多萬元的巴中市民生水業有限公司建成投產,第一批山泉水正式上市。(下轉第二版) “投放市場后,我們想的問題是,如何在巴中打開市場。說實話,當時還真有些壓力。”難題來了,馮俊貴并沒有退縮,“最初,我們拿著產品挨門挨戶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這個品牌。” 在電視臺、公交車、戶外投放各種廣告,參加環中國賽、高考等活動,馮俊貴想盡一切宣傳手段,讓更多的人認識并了解自己生產的水。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馮俊貴工廠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七千到一萬件,年產值五千萬元以上。 “我們引入先進的機械設備和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又征用了15畝土地,建巴中最大的桶裝水生產基地,預計今年4月投產。”對未來,馮俊貴充滿了信心,他覺得,創業的路才剛剛開始。 記者手記: 走進馮俊貴的工廠,周圍山青水秀,方圓10多公里沒有污染源。生產線上,礦泉水一瓶一瓶被貼上商標。 目前,公司吸納了當地20多個村民就業;新生產基地建成后,就業的村民將超過100人。馮俊貴堅持“好水共分享”經營理念,堅持生產正規化、標準化,管理人性化、智能化,營銷模式化、品牌化,在做好本土企業品牌的同時,對帶動當地經濟、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巴中日報 記者 韓梅 何歡/文 付海旭/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