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專家型官員陳吉寧上任國家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定將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成為環保年,相關標的有水處理、廢水和污水水污染治理:津膜科技、萬邦達;常規大氣污染治理:國電清新;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東江環保、桑德環境;廢棄電子垃圾處理和汽車拆解:格林美;土壤修復:永清環保。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國環境問題到了必須闖關的時候。專家型官員陳吉寧的履新,讓飽受污染之苦的公眾重又燃起了新的期望,期待出現破局之策。
1月28日,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爾乘到環境保護部宣布中央決定,陳吉寧由清華大學校長轉任國家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免去周生賢同志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職務。專家型官員陳吉寧的履新,讓飽受污染之苦的公眾重又燃起了新的期望。
2008年,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表明了環保問題已成為從中央到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但幾年下來,中國環境一直處于總體惡化趨勢之中,直到今天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環保部門的作為與執行力也受到了公眾和輿論的質疑。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國控重點湖泊水質四成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水安全正在成為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
綜合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在2014年發布的三份公報,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1%,耕地退化面積比例超過40%,七至十等的劣質耕地比例達到27.9%,耕地土壤點位污染超標率達到19.4%。而與此相應的是,各地重金屬污染不斷曝出,牽動著公眾的敏感神經。
至于PM2.5,這個生僻的大氣質量指標名詞,在中國已經婦孺皆知。近幾年,每到秋冬季節,PM2.5便成為公眾的心頭之患。在PM2.5最嚴重的京津冀地區,根據2014年的指標,其納入監控的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竟然達到了58.0%,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15.7%,嚴重污染天數比例為6.7%。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節能減排指標年年完成。但直到霧霾侵襲半個中國,公眾才發現數據和現實成了“兩張皮”。在環境總體趨勢不斷惡化的現實背景下,最應當沖鋒陷陣的環保部門卻失去了鋒芒。在環?偩謺r期,這個部門曾掀起了“環評風暴”,敢于對污染項目停工、對污染企業重罰,贏到了公眾的關注和支持。令人遺撼的是,這種鐵腕執法、鐵腕治污的執行力后來漸漸消失了。有人形容,環保部門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
中國的環境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部分地方政府唯GDP的政績觀、部分企業缺乏社會責任、公眾環保意識淡薄等,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環境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執行力偏弱造成的。以驚動了中央領導的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為例,該事件集中暴露了目前環境執法中存在的“不會查”、“不能查”、“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幾乎在每一個污染事件和污染企業的背后,都隱約閃現出環境監管缺位、失職的影子。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新修訂《環境保護法》的實施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環保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中國環境問題到了必須闖關的時候了。環境專家出身的陳吉寧此番上任,責任重大,挑戰多多。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污染與反污染的拉鋸戰將會前所未有的加劇。陳吉寧既要集中治理像PM2.5、水污染這樣的事關民生的環境風險,也要為轉方式調結構、優化經濟格局的綠色發展提出破局之策。公眾期望,他能夠以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政治素人”的特質,去開創一個新的環保新政模式。
環境闖關時機降臨 2015將成為環保年
時間:2015-02-11 10:36
來源:i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