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管道。記者王增芳攝
昨天上午,工作人員正在提取水樣。
從昨天開始,石碶街道東楊村的村民們用上了來自東錢湖水廠和毛家坪水廠的優質自來水。這兩個水廠的原水來自白溪水庫和周公宅、皎口水庫。東楊村主任楊寶定說:“現在的自來水清爽還有點甜味呢。”
目前,除偏遠山村外,江北、鎮海、北侖三區全部與城市供水環網連通。也就是說,現在,全市150萬農村居民都喝上了優質飲用水。“這標志著,寧波6個區的鄉村在全國率先邁入全區域城鄉大網供水的新時代。”市城管局局長李謙說。
集士港居民擺脫“靠天喝水”
“集士港人以前喝水靠天。夏天如果連續放晴兩周,大家都沒水喝,只好花錢買水。但每買一噸水,水廠就要虧30%,3年虧了1000多萬元。”2013年4月,集士港水廠廠長朱明春向來該鎮調研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奇反映當地的飲用水困境時說。
集士港自來水廠籌建于1981年,夏天高峰時的日供水量3萬噸,冬季2.4萬噸。因集士港附近沒有優質的水源,水廠從匯聚了工業污水、農業污水的中塘河中取水制水。
2008年,市供水部門將部分皎口水庫清水引到集士港自來水廠。2009年,集士港改用毛家坪水廠生產的自來水。但由于集士港管網老化,設備陳舊,水質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且滴漏嚴重,引發的高水價加重了當地老百姓的負擔。
為此,劉奇書記當即拍板,要把群眾的喝水問題當成頭等大事來抓。
2013年7月10日,劉奇書記再次來到集士港參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并就鄞州區供水體制問題進行專題調研,要求市、區兩級政府按照“同網同價、抄表到戶、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徹底理順鄞州區供水管理體制,切實改善城郊居民的用水條件和供水服務水平。
2013年12月5日至12月19日,供水部門對集士港轄區內供水管網進行實地巡查了解,抄讀了全部2.6萬只水表,完成了供水設施的移交工作。
至此,集士港在鄞州地區率先納入了城市大管網供水管理,老百姓改變了過去靠天喝水的境遇。
一年多來,市自來水公司已在集士港鎮投了600多萬元改造水表、閥門井、管道,并理順管理體制,形成現代服務系統,居民可在網上查詢和繳納水費。
“水質只會越來越好,服務也會越來越貼心。”集士港供水所所長徐鴻磊說。
水廠“遍地開花”格局被顛覆
此前,僅鄞州就有24座鄉鎮水廠、135座村級水站。水源水質差、水廠供水能力不足、供水設施老化、水廠整體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很突出。
特別是這些“遍地開花”的水廠由于生產規模小,水處理工藝簡單,設施設備落后,管材質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來水的水質。而且自來水漏損率高,水廠運營成本非常大。與此同時,隨著各地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需水量大幅上升,供水能力不足問題非常嚴重。
按照“全面覆蓋、同網同價、優質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總目標,在集士港鎮納入城市大管網供水管理后,鄞州區域供水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市自來水公司鄞州供水公司營銷科科長王淼海和一幫年輕人,去年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鄞州城鄉要納入大水網供水,所有的水表都要重新抄一遍,以便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一個難題是:農村的水表安裝不同于城市居民樓里的布局,總表拖分表、埋在地下的表、藏在墻內的表、壓在各種家什下的水表。一年多時間,王淼海和他的抄表小分隊早出晚歸在偏僻農村奔波,與各種各樣奇葩的水表會過了面。
高橋鎮大岙村,因處于管網末梢,管道老化嚴重,200多戶居民長期受水質不佳困擾。高橋營業所在接管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反映情況,落實資金200萬元,安排設計、施工,將對泵房、管道進行改造。
始建于1983年的潘火水廠,此前一直從河網里取水,但水質太差,2004年引入了白溪水庫原水。雖說水廠的規模不算小,高峰時日水量也達1.6萬噸,但相比寧波自來水公司的106項檢測,潘火水廠只能做最常規的36項檢測,很多指標存在超標或不能檢出的現象。
“水廠制水能力有限,潘火的城市化進程也越來越快,加入大網供水是倒逼轉型。”潘火水廠廠長蔡仁朝說。
較早加入大網供水的云龍鎮,也很快在并網后的管網改造中嘗到了甜頭:節能降耗的成果非常明顯。以前每日的用水量需要2.4萬噸,如今降到了2萬噸,滴漏冒跑的現象少了。
去年7月,橫溪鎮9006戶居民不再飲用鎮自來水廠簡易工藝加工的自來水,開始喝上現代化水廠———東錢湖水廠取自白溪水庫水生產的優質自來水。家住河頭村的陸鳴娥阿姨高興地說,現在喝的自來水特別清爽,真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
來自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的數據也顯示,寧波的自來水水質優于國標,達到直飲標準。
“這完全得益于近年來寧波市投資48億元,興建了大型引水工程。”李謙說,目前,全市城鄉居民飲用水大多來自白溪、橫山、亭下、皎口、周公宅等水庫,因為政府重視環保,庫區和原水地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飲用水水質大幅提升。
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服務”
2014年,市自來水公司把橫溪、洞橋、古林、高橋、下應、潘火、五鄉、鐘公廟、橫街、姜山納入大網供水范圍,鄞州開始全面理順供水管理體制。
事實上,寧波從2003年就在浙江省率先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首先在鎮海莊市試點,然后利用三年時間將江北區108個村的12萬村民用水與城市供水管網接通。
緊接著,北侖、鎮海、鄞州等其他區域的近郊農村的供水改造也都全面啟動。
到去年1月10日,隨著城市供水環網北延工程全面竣工通水,九龍湖鎮和駱駝街道貴駟片區正式并網供水。鎮海區6個街道(鄉鎮)全部納入城市大網供水范圍,并全面實現抄收到戶管理,全區14.3萬村民全部喝上優質水庫水,共享“同網同質同價”的供水服務。
近幾年,北侖新碶、小港、霞浦、柴橋、白峰、春曉、梅山等26.5萬鄉鎮居民先后實現了大網供水。市自來水公司供水業務部主任何建榮說,供水部門將再投入1.2億元資金,新建、改建鄉村供水管道和設施,進一步完善區域供水保障體系。
同時,在鄉鎮舊管更新中,積極推廣應用新型環保管材和先進管道施工技術,不斷提高管道內防腐質量,從源頭上減少管網的二次污染,切實改善農村地區的供水水質。
到明年舊管網改造100公里
為了提升供水服務品質,城管供水部門在全市的營業網點已由原來的6個增加到現在的38個,繳費方式由原來的人工收費增加到現在自助交費、銀聯POS刷卡機繳費,并與各銀行、郵政儲蓄等1400多個銀行網點實施銀行代扣及一卡通和網上支付寶等9種方式,并可在網上查詢供水服務、辦理供水業務。
另外,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和清泉熱線可以了解供水信息。在各營業大廳,從接水業務到水費交納“一站式”服務為市民解決各類用水訴求。
為了進一步滿足6個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城管供水部門將投資18億元在鄞西興建日制水能力50萬噸的大型現代化水廠———桃源水廠,引用紹興新昌欽寸水庫的優質原水。同時,對江東水廠全面進行超濾膜工藝技術改造,使之達到直飲水標準的要求。
與此同時,寧波市將加大舊管改造力度,實施區域供水設施與管網改造,到2016年完成舊管網改造100公里;繼續推進中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加大水質監管力度,實現106項水質全分析檢測及水質公示全面覆蓋。
據了解,隨著城市供水管網的不斷延伸,目前市城市管理局自來水公司的供水范圍已東到大榭島和梅山島、南到姜山茅山、西到橫街西岙村、北到鎮海九龍湖,供水主管道全長3600公里,供水面積1260平方公里,150萬農村居民得到了實惠。
“寧波市已經實現了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目標,走在了全國同類城市的前列。”李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