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人對極致的追求亙古不變:最大的、最高的、最長的……古代,這里興建了全球最長的城墻,如今,人們依然保留了對規模的偏好,這不足為奇。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月15日發表題為《惟“最”是騖的中國人》的報道稱,不久前,北京著手研究鋪設全球最長的渤海灣海底隧道的可行性,其長度將是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兩倍,造價約360億美元,它將貫通北方兩大港口大連及煙臺。
報道稱,在中國,造價動輒數億美元的大型基建工程不勝枚舉。全球最長、最高的大橋,最大的機場,最長的天然氣管道,以及耗資800億美元的南水北調工程等。
數千年來,中國人對巨型工程的興趣非但從未減弱,而且大有增強之勢。尤其是如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略有減速,為刺激發展,政府更加慷慨地投資此類工程。11月,發改委批準了21個超大型基建項目的預算,總額高達1150億美元,其中包括高鐵、現代化大型機場等。
作為中國的經濟之都,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大型工程云集:機場、火車站、地鐵、排水管道、供電系統、自來水管道等。目前,主體高度632米的該市第一高樓即上海中心大廈接近完工,其預算為24億美元。在它的東邊,迪斯尼樂園也正緊鑼密鼓地施工,明年即可開門迎客。
對創紀錄的追求已融入中國人的基因及血液當中,不過,目前的大興土木也是事出有因。作為應對危機的手段之一,大型項目的相繼上馬能新增數百萬個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維護社會穩定。中國政府尤其看重最后一點。
報道稱,當然,對大工程項目的偏好與北京的新經濟政策相左。中國政府認為,建立在大規模投資基礎之上的發展模式應當讓位于對內需的刺激。
與此同時,大型項目會導致國家負債的急劇增長。中國審計署的數據顯示,2013年,地方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已增至3.1萬億美元,超過GDP的1/3。有經濟學家警告稱,高負債率可能令中國經濟的發展陷入長期放緩階段。
報道稱,北京最重視的依舊是社會穩定,政府決策哪怕會滋生爭議,也不會遭遇任何反對,這意味著對大型項目熱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編譯/童師群)
資料圖片:上海迪士尼模型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獲悉,北京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地下輸水工程——東干渠工程將建成并參與承接南來江水。屆時,北京東部、東南部地區居民也將喝上漢江水。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介紹,東干渠工程承擔著向北京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提供南水北調來水任務,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正在為通水做后期準備。近期正開展豎井結構施工及水機設備安裝工作,并將進行通水試驗。
東干渠工程于2012年7月開工,全線長44.7公里。工程建成后,將與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北京段、南干渠工程、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一起,構成一條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形成的輸水環路,為北京中心城、通州新城、亦莊新城等區域的主要水廠提供雙水源供水保障。
據悉,東干渠工程建設環境復雜,輸水隧洞共需穿越4條鐵路、9條軌道交通、25條公路、77座單體橋、18條河流溝渠及600多條地下管線,其中特級和一級風險源達37處。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來水正式進入北京。截至1月14日,調水運行平穩,累計入京水量已超過1900萬立方米,北京市內6座水廠取水約占南水北調來水70%。
(2015-01-15 17:51:09)
新華網鄭州1月14日電(記者林暉、宋曉東)經過12年艱苦奮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經正式通水。工程順利收官,后期怎么運行管理?怎樣讓來之不易的南來水發揮最大效益?南水北調是否還有后續建設規劃?就這些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鄂竟平14日接受了記者采訪。
中線各省市已接收約9400萬方水
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正式開閘放水,漢江水奔涌北上。截至1月14日8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已經累計接收南水約9400萬方,其中河南接水約5500萬方,北京市接水約2700萬方。
鄂竟平介紹,中線通水以來,全線水位平穩,設備設施運行正常,工況良好,水質保持Ⅱ類以上。目前中線京石段工程已進入冰期運行,北易水節制閘至北拒馬河節制閘已形成穩定冰蓋,厚度2至7厘米,長度約40公里;古運河節制閘至北易水節制閘段有浮冰、岸冰,長度約187公里。在冰期通水階段,中線總干渠仍可平穩通水運行。
在東線,一期工程已經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通水以來,累計抽江水47.93億立方米,調水到山東2.57億立方米,工程運行平穩、工況良好,輸水水質穩定,全部達到供水水質標準,輸水河道航運平穩,交通、電力、水利等設施運轉正常。
穩扎穩打保障運行安全
“南水北調工程說了50年,又說又干了12年,就工程建設而言,可以畫上句號。但我們面臨著一個新課題,就是要從建設轉到管理上來。”鄂竟平深有感觸地說。
2015年是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進入運行管理的第一年。記者了解到,目前東線總公司已經正式組建,相關管理人員陸續到位。鄂竟平表示,將抓緊組建中線運行管理結構,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中線工程運行管理機構組建方案,按程序報批。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還將加強對工程設施特別是高風險部位的監測、巡查、維修與養護。鄂竟平介紹,除人工巡查外,沿線電子監控系統正在建設中,今后將更多使用“電子眼”發現隱患。下一步,還將協調武警部隊對關鍵建筑物進行守衛。
發揮南來水最大效益
由于長期以來超采地下水,目前華北地區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面積已達6.4萬平方公里,天津最大沉降點的累計沉降量達3.2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隨著南水北上,華北地區由于超采地下水導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生態環境問題可逐步得到遏制。不過,由于超采地下水費用低廉,成本低于南水北調水源,如何鼓勵沿線地方政府用好、用足南來水成為關鍵。
鄂竟平表示,要督促各級地方政府落實好“三先三后”原則,即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協調沿線落實地下水壓采計劃,統籌配置南水北調水和當地水資源,以調入水源逐步置換出長期被嚴重超采的地下水,退還被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
同時,還要協調沿線落實最嚴格的節水管理制度,實行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推廣節水技術、設備和設施,提高用水效率。
東線工程可能延長至北京
東線一期工程供水范圍包括江蘇、山東、安徽3省,根據此前規劃,東線還將實施二、三期工程,供水范圍將擴大到河北和天津。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根據近年來用水需求,建議東線二、三期工程將北京納入供水范圍,目前正在開展專項規劃。
此外,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也在進行前期工作。西線規劃從長江上游調水入黃河,主要解決黃河上中游地區的缺水問題。目前還在做前期研究,沒有進入基建審批程序。
東、中、西三條線總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占長江年徑流量的4.6%,大約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東、中、西三線工程建成以后,受水區控制面積將達14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15%,有14個省(區、市)受益,惠及約4.5億人。
(2015-01-14 21:00:06)
昨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終點團城湖明渠,來賓見證開閘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新京報記者薛珺攝
昨日通水現場,來賓們品嘗南水。新京報記者薛珺攝
新京報訊昨日上午10時30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終點團城湖明渠開閘放水,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漢江水正式流入北京。“南水”年均將為北京送水10.5億立方米,除延慶外,其余15區縣可喝上“南水”。
十堰原水現場泡茶供品嘗
昨日上午,在團城湖明渠,漢江水從閘門奔涌而出,浪花飛濺,將水面上原有的薄冰沖碎,流向不遠處的團城湖調節池。由于水流較快,在水面上形成了數個很大的漩渦。
在通水活動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要用心地管好、用好這寶貴的南來之水,讓首都人民用上優質、安全、放心水,“我們將全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強水資源優化配置,引導全社會珍惜、節約、用好每一滴水。我們將滿懷感恩之情,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大力支持沿線省市共同發展,讓這一泓清水真正成為促進地區發展的友誼之水,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在通水活動現場的一角,十堰市專門在此設置了一個品水區,將十堰市這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水,裝瓶直接送到了現場。這些原水被燒開后放進大水桶,專門用來泡制武當山的茶葉。參與通水活動的居民代表王先生喝了一口說:“水的味道真不錯。”
北京每年增500多個昆明湖
在接納“南水”初期,每日將有70萬立方米“南水”進入千家萬戶。城區及通州、大興、昌平部分地區、門頭溝城子地區的大部分市民都能喝上“南水”。
為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狀況,南水北調工程于2002年起開建。其中中線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庫,經河南、河北流至北京,于本月12日正式通水。中線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問題,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
南水進京后,一期工程年均將為北京送水10.5億立方米,供給15個區縣,供水范圍將達6000平方公里,覆蓋平原區90%區域。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這意味著,北京未來一年將增加500多個昆明湖水量;全市人均水資源量可增加50多立方米。
觀點
“南水”雖至節水仍需加強
據新華社電水利專家表示,千里調水,來之不易,北京及沿線各地都需要加大節水力度,將“南水”高效用好。
北京多年來缺水嚴重,但由于保障力度較大,大多數老百姓對缺水的感受并不深。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孫國升認為,江水進京后雖能提高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卻仍不能完全解決嚴重缺水問題,全社會仍需“擰緊水龍頭”,同時有關部門也要加大節水宣傳,引導全社會珍惜節約用好每一滴水。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新宜說,隨著通水,北京及沿線各地都要進一步加強工業、農業、市政等領域節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在居民用水方面,仍然要加強生活節水,普及各種節水器具,例如沖廁所用6升抽水馬桶、關緊水龍頭、將洗浴時間與費用掛鉤等,節水從小事做起。
焦點
居民水價不會漲價
北京市居民水價是否因為用上南水而“被調整”一直是眾多市民關心的問題。不少專家直言,南水北調成本增加,北京居民的水價可能會因為自來水中增加了南水的部分而提高。有專家稱,即使目前北京已實施階梯水價,但也只能基本覆蓋成本,其中還不包含調水成本。
對此,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水價調整與北京使用南水并無必然關聯,北京居民不會因為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南水而被單獨加價,北京市內仍將繼續實施境外水與本地水“同水同價”,即使水價調整也會按照價格調整程序進行,調整范圍將為整個北京市。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與水價沒有必然聯系,也沒有聽說近期水價要漲的消息。
南水水質達地表水Ⅱ類標準
目前,北京市水資源監測平臺已實現水務、環保、衛計委、南水北調、地礦、自來水六部門的水質信息共享聯動,與沿線省市及南水北調中線局建立了聯合檢測機制。北京市環保局的監測數據顯示,進京南水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符合飲用水標準。據了解,北京持續12年監測南水,在了解水質的同時制定了30多套制水方案,具備處理南水的能力。
另外,對于通水,有人擔心江水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本月初,郭公莊水廠利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實驗水源開展了郭公莊水廠試驗運行,供水范圍為豐臺、大興部分地區,涉及277個小區、56萬人,沒有集中發生水土不服的情況。而這還是采用100%南水北調江水。27日南水北調江水正式進京,會按照江水與北京本地水1:4比例稀釋,進一步降低各種風險。
由于江水是首次進入北京自來水管網,供水區域內管線因鋪設年代不同、材質復雜,并不能完全避免新舊水源切換引起的局部、短期的“水黃”現象。市民如發現“水黃”,通過放水即可消除這一現象。
(2014-12-28 06:51:43)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周音)北京首都新機場工程將于12月26日開工建設。新機場工程投資799.8億元人民幣。計劃于2019年竣工。首都新機場規劃建設規模開創了中國民航機場建設先河。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4日披露,新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新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規劃建設7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需求。本期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建設4條跑道、70萬平方米航站樓及相應的貨運、空管、航油、航食、市政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等生產生活設施。
據介紹,新機場規劃設計借鑒了國內外“一市多場”及樞紐機場建設的成功經驗,在空管運行、跑道構型、航站樓設計、功能流程、綜合交通、綠色環保等方面采用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在跑道構型方面,新機場近期建設的4條跑道采用三縱一橫“全向型”構型,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種跑道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的空中運行特點,為空管運行提供了多種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區緊張的空域資源,減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時間,有利于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并減少了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
俄媒:最大最長最高 中國為何偏好建設巨型工程
2015年01月17日 12:39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