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關于武漢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建議
提案人:民盟武漢市委員會
內容:
目前,武漢市主城區范圍以內已建成12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超過200萬噸/天,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投入運行,每年可處理城市污水約5億噸,對有百湖之城稱號的武漢市的水資源污染防控和水質改善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然而,伴隨著這些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污水經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卻一直采用的是最簡單的填埋方式。污泥的簡單填埋,不僅會二次污染環境,留下環境隱患,占用稀缺的土地資源,而且是對污泥可作為一項資源利用的價值的浪費。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武漢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的主要問題有:
1、武漢市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未考慮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延伸至湖泊底泥處理需求的問題。武漢市水務局委托泛華公司和市政院共同完成了污泥專項規劃,并獲得了武漢市政府審批。但是,目前武漢市湖泊底泥清淤工作在很多地方開展,清理出來的湖泊淤泥該怎么處理,在專項規劃中還沒有統籌考慮。
2、武漢市早已開始征收污水處理費,但是未開征污泥處理費。武漢市政府和武漢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協議,但僅考慮了華新水泥在龍王嘴污水廠建設的污泥處理項目的相關成本,其它污泥處理項目的建設、運營費用還未明確。如果資金投入不足,將不利于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的實施和后期運營。
3、武漢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發分散。各個科研機構、環保企業基本上各自為政,沒有很好地合作和協調共享相應的技術成果,對于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不利。
4、針對污泥的最終處置去向問題,政府還未出臺相關引導和支持政策。這既是對污泥作為一項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的正常運行。
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緊迫性,針對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辦法:
1、進一步加大力度、高度重視。把污泥處理處置目標納入政府工作目標進行考核,對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給予指導和支持,確保項目加快順利實施,由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建成污泥項目的運行監管,確保污泥得到妥善處理。
2、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在財政資金計劃上加大對污水和污泥處理的投入,另一方面可考慮擇機出臺污泥處理費的征收政策,納入污水處理費征收范圍,統一征收、統籌使用,以緩解財政資金壓力,確保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資金需求。
3、加強協作研發。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充分發揮武漢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實力雄厚的優勢,引導各類企業共同協作參與,加強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加大研發投入,鼓勵技術引進,支持研發成果向實際項目的轉化,從激勵政策、獎勵資金、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扶持,集中力量、集約資源,力爭將武漢市打造成為中南地區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中心,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決本地污泥處理處置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支持本地企業在已經開始快速成長的污泥處理市場上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4、制訂和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支持污泥經過妥善處理之后的資源化利用方案,在目前污泥農用的風險還未得到最終論證和評估的時候,結合武漢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本身具有的較高的肥料價值和污泥中有毒重金屬和其它有害物質含量低于國家相關標準的特點,優先鼓勵污泥在林業苗圃、園林綠化等方面的使用,同時部分污泥經過處理后,參照其它城市的成功案例,也可將污泥用于植草磚等建材原料。
5、進一步完善污泥處理處置相關規劃。統籌考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和湖泊底泥處理的需求,結合武漢市排水公司擬建的污泥檢測研發中心,構建武漢市污泥分析檢測中心和污泥處理處置信息平臺,為武漢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和湖泊底泥處理提供及時的技術和信息支持。
民盟:關于武漢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建議
2015年01月09日 21:33
來源:鳳凰網湖北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