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覃琳)昨日,由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住建部副部長陳大衛、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共同帶領的中央部委海綿城市示范市考察組到南寧開展調研。調研組表示,期待南寧市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積極探索,讓城市徹底告別內澇頑疾。市長周紅波陪同調研。
當天下午,考察組首先來到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詳細了解該館雨水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情況。作為南寧市城市規劃理念最新展示平臺的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在建設過程中凸顯了城市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效結合。該館結合自然地形特征依山而建,設計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為了保護水文環境和水質控制,該館實施雨水綜合利用項目,項目主要收集建筑屋面雨水,匯水面積為6600平方米,根據設計目標確定雨水收集規模,設置雨水蓄水池體積,實現全年雨水收集率達85.5%。根據南寧年平均降雨1302毫米,全年可收集雨水5800立方米。項目通過收集建筑屋面雨水,經過處理后,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景觀補水、道路沖洗和綠化灌溉。該項目的成功運作,得到了考察組的好評。在詳細了解了項目模式和環節后,考察組指出,城市公共建筑在建設過程中開展雨水回收利用,對于整個社會都將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
當天,考察組還到中房·翡翠灣小區低影響開發綜合改造示范工程、裕豐英倫小區現場分別進行考察。這兩個小區因地制宜將小區內自然坡地雨水、居住區雨水結合起來,統一收集存儲,成功運用于居住區的景觀綠化用水。考察組表示,海綿城市建設必須有必要的載體,在新建小區過程中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結合項目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開展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設工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南寧市在這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其他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考察組在考察中指出,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屢屢出現嚴重內澇現象,治理城市內澇已經成為城市管理面臨的長期難題。探索建設自然留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對于提升城市生態還原能力和消化雨水能力,緩解逢雨必澇現象,根治城市內澇頑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南寧市加大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力度,給市民營造更加生態、自然、宜居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