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 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污泥處理和利用標準工作組會議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水安全戰略需要四重奏 做到“節、潔、留、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09  瀏覽次數:96
    核心提示:水安全戰略需要四重奏 做到“節、潔、留、搬”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 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污泥處理和利用標準工作組會議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水安全戰略需要四重奏 

    面對我國嚴峻的水安全態勢,不要過度開發和利用水資源,要補充地下水,留有水生態自然發展的空間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方略,高瞻遠矚、符合科學規律。民進根據多年來在水安全領域的調研,就貫徹落實十六字方略、破解當前水資源安全面臨的種種困境,提出節、潔、留、搬四重奏建議。

    ,即節水。推進城鎮與鄉村、生產與生活的全面節水,建設節水型社會。努力實現我國用水的零增長,進而做到負增長。一是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加大對農業節水設施的補貼力度。國家給予節水設施建設的補貼應提高到50%二是調整耗水工業產品產業結構。要實施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節水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工程和水效標準提升計劃,加快建立工業節水約束機制,在缺水地區要進行投資項目用水效率的評估。三是深挖城市生活節水潛力。在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中,可將供水管網新建和改造作為投資重點,減少直至杜絕水在輸送過程中的浪費。同時,在落實水表到戶、階梯水價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推廣節水型家用器具,強制要求新建小區必須安裝節水器具。

    ,即潔水。防污與治污必須并舉,而且防污應優先于治污,因為從源頭進行控制可大大減少治污成本。一是調整干部考核辦法。水污染問題與地方的發展壓力和官員政績觀密不可分,建議對官員的考核中合理設置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要求。二是產業升級精心布局。在產業布局調整時必須重視整體環境生態的可控制性。三是治理污染專業化。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修改為誰污染、誰付費。應該要求生產企業按規范的程序將治理污染的責任外包給有資質的環境技術專業公司。而且環保監管部門自身不應插手具體的環保治理項目,才能有底氣、有權威地定位于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管者。

    ,即留住過路水一是城市推廣集水系統,留住自然來水。在已建城區加快進行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增加集水設施,盡快實現雨污分離。二是農業耕作降低土壤水分蒸發。覆膜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降低農田水分蒸發的有效辦法,可通過秋季覆膜抗旱節水保墑技術推廣,改旱地春季覆膜為上年秋季覆膜,把解決缺水干旱問題的重點放在保蓄伏秋降水和抑制冬春蒸發上,提高播前土壤貯水量,解決因春旱導致作物種不下去和出不來的問題。三是加大循環再生水推廣力度。循環再生水也叫新生水,通過污水回收、過濾、再利用,使水資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我國新生水發展潛力巨大,必須加快引進推廣相關技術。

    ,即從海水或境外開源一是調整海水淡化支持策略。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保障沿海地區發展用水的戰略意義重大,而且沿海地區使用淡化海水輸送成本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和《十二五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后的效果需及時評估,要避免研發生產機構拿到國家扶持資金后,不重研究開發,而是直接進口成本更低的國外產品,甚至按照虛高的投資規模申請國家扶持資金。建議按照生產出來的淡水,對淡化海水企業進行補貼。二是主動規劃進口耗水產品。

    節水型社會建設、保障國家水安全是長期、復雜而龐大的工程。要做到節、潔、留、搬涉及水資源管理、科技支撐、文化教育、全球戰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政策、經濟杠桿等多個方面,必須多管齊下。要使企業和民眾成為實施全社會節水戰略的主要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渑池县| 淮南市| 仙桃市| 万盛区| 平江县| 哈尔滨市| 凤冈县| 莱阳市| 宜兴市| 江孜县| 陈巴尔虎旗| 淮北市| 佳木斯市| 隆回县| 烟台市| 城口县| 沂南县| 石渠县| 静宁县| 山阴县| 亳州市| 广饶县| 霞浦县| 虹口区| 秦安县| 白玉县| 罗源县| 洮南市| 油尖旺区| 马关县| 高安市| 博客| 上饶县| 凤城市| 公主岭市| 浏阳市| 吴川市| 静宁县| 娱乐|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