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獲新突破
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關鍵技術裝備示范項目(膜法)順利通過專家組的驗收,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成套技術。
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后,正式啟動了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膜法)示范項目,在北控水務已建成的曹妃甸5萬噸/日產海水淡化廠內,建設1000噸/日產海水淡化膜法示范項目,分兩個階段建設。
據了解,示范項目第一階段始于2012年8月,完成于2013年8月,地點位于石景山區首鋼設備處院內(賽諾水務產學研試驗基地),由賽諾水務負責組織實施,關鍵技術裝備包括由賽諾水務提供的超濾膜及組件、反滲透膜及組件、由賽美環能研制的海水淡化加壓和能量回收一體化裝置、由北京泰寧科創公司提供的海水及淡水的存儲設備。2013年7月初,示范項目第一階段工作結束,由北京市節能環保中心組織驗收。第二階段工作始于2013年9月,于2014年8月完成,地點移至曹妃甸5萬噸/日產海水淡化廠內。工作主要是將第一階段形成的技術成果、經驗證的國產化裝備及材料等應用于實際的海水淡化工程中去。
歷經2年的示范項目建設,通過設備調試,系統完善,程序優化,控制參數的調整,取得了理想的實驗和工程實際效果,分析了加壓及能量回收一體化裝置在海水淡化系統中應用的可靠性、海水淡化系統出水水質及運行成本。為國產化海水淡化系統的設計、施工提供技術支持,為國產化海水淡化系統的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計算提供實驗及工程依據。
據悉,項目主實施單位為北京賽諾水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水務),于2012年11月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服務)應用推廣專項資金使用協議書》,得到了專項資金支持。參與單位包括北控水務、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水源)、北京賽美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美環能)等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級中關村海水淡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員單位。其中賽諾水務、北控水務牽頭整體設計和施工建設,賽諾水務、碧水源等公司負責研發并提供超濾膜及組件和反滲透膜及組件、賽美環能負責研發并提供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設備。
賽諾水務負責人介紹;“項目順利實施的意義十分重大:一是為打破國外企業在行業內的壟斷,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有望將當前的海水淡化制水成本降低10%以上,改善首都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提供了有利支撐;二是為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工作探索了“產業聯盟主導,龍頭企業自帶干糧,政府補助公共部分”的集成創新模式;三是為示范區企業研發、展示、推廣、應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提供了新的路徑;四是為在今后大規模海水淡化工程中逐步實現全國產化、“京產化”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