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與京、津是一個唇齒相依的生態系統,河北對京、津的服務角色,很大程度體現在生態支撐上。為此,唐山市政府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依托產業和沿海兩大優勢,以曹妃甸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減少能源消耗,發展了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基調的循環經濟鏈條,探索出一條綠色崛起之路,成為河北綠色增長極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區。
“對于循環經濟項目,我們開辟了綠色通道,優先安排信貸資金,積極給予支持。”中行曹妃甸分行行長張恩杰告訴記者。
為了促進循環項目盡早開工建設、投產達效,各金融機構積極為開展循環項目的企業開設綠色通道,加快授信審批和投放工作。同時,各金融機構在信貸、會計結算、電子銀行、國際業務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金融產品創新,在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結算和國際業務金融服務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
“在國內,反滲透膜90%的市場被國外技術占據,我們希望改變這一局面。”曹妃甸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福順告訴記者。據了解,在海水淡化過程中,反滲透膜技術是關鍵,而目前國內90%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是國外的技術成果。
“為打破這種現狀,我們公司與中科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及燕山大學合作,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反滲透膜。”說到此,劉福順志得意滿。
位于曹妃甸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的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反滲透膜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咨詢為主。同時,在北京建立了海清源(北京)膜技術研究院,該公司具有了較強的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RO)膜研發試制能力。目前海清源生產的反滲透膜,能夠百分之百過濾細菌、病毒、重金屬等。水里的鹽分能實現99%以上過濾,可以用在海水淡化、水源地保護、工業提純、污水處理,乃至于藥丸、藥片、鋰電池的生產等諸多領域。
“從京津冀一體化的角度來說,這屬于北京科研、唐山投產。”劉福順介紹說。自2013年8月15日,該公司反滲透膜技術試生產成功至今,已有鑄膜線兩條、涂膜線4條,膜片年產能達到了650萬平方米。到2016年,該公司將建成反滲透膜及組件生產線17條,年銷售額可達到25億元,實現利稅6.6億元。
“這個項目打破了國外‘膜’壟斷,是科技創新的典型代表。對于這樣的項目,我們積極跟進,以滿足公司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工行曹妃甸支行行長李昕說。
對于循環經濟項目,曹妃甸各金融機構積極融入,實現了地方經濟與金融業的“雙贏”。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曹妃甸各金融機構累計投放循環經濟貸款107.8億元,余額達92.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