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雁,1971年生于烏魯木齊市,1997年四川大學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負責啟動四川大學本科生的環境教育工作,成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研室和開設公選課。熱愛網球運動,1996曾獲全國大學生網球賽雙打第四名·
中文名
盧紅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71年
1個人簡歷
2002-2009年留學德國,獲德國薩爾大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區域物質流管理, 新能源開發和循環經濟研究。
2002年----至今,作為德國特里爾應用科技大學物質流管理研究所(IfaS)的中國項目負責人,力推中德之間環境和氣候保護領域的國家合作及培訓項目,參與或負責協調了歐盟、德國環境部、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萊法州環境部和中國華電集團等支持的中德合作項目。
2008-2011期間,將繼續代表Ifas,負責協調中德政府雙邊科技合作“中國農業、養殖業和城鎮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項目的實施。該項目得到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以及中國科技部的支持。
2論文專著
1. 《A Cybernetic Model of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Diagnosing Transitions towards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物質流管理的控制論模型:診斷中國向循環經濟的轉型)》, 2009 Sierke Verlag, ISBN 978-3-86844-115-4
2. 《德國循環經濟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主筆第九章:德國沼氣熱電聯產行業研究)
3. „Recycling of Organic Residues: A Case Study in Donau-wald Region, Germany”, ERS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May 4-7, 2009, Beijing
4. “Analysis of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Waste Management towards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C]. Int. Conf. Wirel. Commun., Netw. Mob. Comput., WiCOM, 2008, V11, P1-5. [EI收錄; DOI: 10.1109/WiCom.2008.2737 ]
5.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Complex System and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Strategy” Published in FaSS (Forum für angewandtes systemisches Stoffstrommanagement, ISSN 1613-0219), 3. Jahrgang IfaS e.V. 2005, Germany
6. “Bamboo Sprouts After the Rain: The History of University Student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 in China”, 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issue 6 (2003): 55—65, published by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7. 歐洲城市圈規劃和優化城市新陳代謝戰略的實施機制,“環境保護“,2009(7b):62/63
8. “Understanding ISO 14001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 Volume 4,Number3/2005, Pages:246–268, published by Inderscience
9. “中國大學生環保社團現狀調查” 環境教育 2000(04)17-19
10. 2002年應邀編寫了《中國學生環保社團管理》手冊
11. 2000年應邀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編寫了《生態旅游游客手冊》和《互動式生態夏令營設計和操作》手冊
3教學科研
1
開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公共選修課,面向各專業的本科生1997-至今
四川大學
2
中德合作中國農業、養殖業和城鎮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項目 (2008.9-2011.8)
德國教育與研究部
中國科技部
3
中德合作福建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養豬場沼氣熱電聯產有機肥廠的建設2007-2008
大拇指(福建)環保集團
4
中德合作陜西楊凌和湖北龍感湖沼氣廠熱電聯產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07.11-2008.6
中國華電集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5
中德合作深圳市有機生活垃圾資源化及示范項目研究2007.8-2008.3
深圳市城管局(與貴州大學合作)
6
中德合作貴陽市有機生活垃圾資源化及示范項目研究(與貴陽市循環經濟辦公室合作)2007.1-2008.5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的PPP項目
7
中德合作陜西臨潼區域物質流管理總體規劃(與陜西省環保局合作)2007
陜西省循環經濟研究會
8
中德合作福建省的4個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爐下鎮養殖行業,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青口汽車工業園區和鼓浪嶼零排放島)2005-2006
德國萊法州環境部(與福建省環保局合作)
9
中德合作貴陽市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物質流管理總體規劃(貴陽循環經濟辦公室合作)2004-2005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
10
云南省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項目顧問2006.8.7-9.10
瑞典國際發展合作署
11
中小企業贏利性可持續發展策略項目顧問2004-2006
美國ECOLOGIA生態保護協會
12
四川省中小企業環境健康安全能力建設項目顧問2002-2004
世界銀行IFC
13
四川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管理能力建設項目顧問1998-2001
德國GTZ
4國際交流編輯
應邀參加并發言的國際研討會(所有參會費用均有主辦方提供)
主題、時間及地點
主辦單位
1
亞行與農業部的國際可再生能源項目“集中式大型沼氣工程及發電并網”研討會,2010.1.25–27,南京
國際環境基金(GEF)
2
國際循環經濟產業博覽會“生物質能論壇”
2009.10.31杭州
杭州市政府、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3
“可持續土地利用和生態保護”,2009.5.4-7,北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
4
“德國生物質能”研討會和“環保技術及循環經濟”國際研討會(會議+實地考察)2002-2008,每年11月,德國
德國特里爾應用科技大學IfaS研究所
5
第二屆中德環保論壇“循環經濟”分會,2006.1.12-13,中國青島
中德兩國的環境部
第三屆美中杰出青年論壇“溝通”, 2004.10.15-22
,美國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
6
“ISO14000對轉型國家中小企業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2004.6.12-14,瑞典
ECOLOGIA
7
第二屆美中杰出青年論壇“平衡傳統與變化” ,2003.10.16-23,中國杭州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
8
第一屆參加美中杰出青年論壇“創新”, 2002.5.11-18,美國Santabarbara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
9
“日本、美國及東亞地區可持續發展”研討會,2001.3.12-13,美國Maryland
美國馬里蘭大學
10
“中國民間環保團體的發展”研討會,2000.6.15
美國Washington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
5榮譽獲獎
1. 作為中國的12名代表之一,2002入選美中國際關系委員會主辦的首屆“美中杰出青年論壇”。該論壇從2002年開始至今每年從美國和中國各選12名代表輪流在美國和中國舉辦論壇,促進中美杰出青年的溝通和友誼。
2. 作為從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挑選的8名代表之一,入選參加了2000年“牟路思怡中華婦女環保領導能力培訓項目”,赴美考察美國民間環保組織的發展。
3. 1999年,作為美國“國際訪問者領導力項目”在中國創建以來的最年輕的代表入選該項目,赴美一個月,去華盛頓、紐約、丹佛、舊金山、圣地亞哥和克拉門托市進行一對一的環保教育和環境規劃方面的交流訪問。
4. 《德國循環經濟研究》一書榮獲教育部高等教育2009人文社科優秀獎(集體成果三等獎),本人主筆該書的第9章。
5. 2001.9.25“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獲四川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6社會活動
1. 2003年參加第一屆德國物質流管理學會
2. 2009年受聘為第四屆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團生物質能顧問
3. 2009年受聘為成都根與芽環境教育中心顧問
4. 2009年受聘為中歐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國際論壇理事
5. 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環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 1995年創建四川大學環保志愿者協會(EVA)任第一屆會長。川大環協獲得國內“地球獎”和“福特汽車環保獎”。
7. 2001年創建大學生綠色組織網,提高大學生的綠色意思和環保參與。
7研究方向
水處理 生物質能資源化、生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