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經步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期。隨著舊有經濟發展模式及投融資體制對GDP拉動作用的日漸式微,“亟待加快推動環保作為經濟新增長極”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改革現有的投融資體制則被認為是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前提。
當前我國仍然處于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過去我國經濟依靠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因此加快投融資改革是一個必然趨勢。作為當前投融資問題最突出的環保行業,近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斷加大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的投融資需求不斷增長。
然而目前我國各地以財政投入、銀行貸款、土地出讓收益為主的投資來源方式已經難以達到融資需要。業內分析,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政府投入與社會資金并重,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多元化的投資。同時還應保證各項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協調,加強和改善監管,避免政府責任缺失。
隨著大氣、水、土壤修復治理計劃陸續出臺實施,環境主管部門正在醞釀對傳統環保投融資體系進行改革,為金融業進入環境保護拆除“籬笆”,重點研究解決生態環保領域投入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投資體制成長于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特點是政府是最大的投資主體,投資的目標是追求環境和社會效益,投資過程沒有建立投入產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機制,這種體制產生的主要問題便是投資渠道單一,投資成本偏高且效率低下。
“創新和加強政府環保投資,健全環保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這是落實中央要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環境保護部部黨組也在年初研究部署,搭建環保投融資管理平臺,吸引銀行等社會資金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研究建立環保基金。
據悉,為明晰環保投融資創新改革總體思路框架,環境保護部已啟動了環保投融資政策法規體系和保障體系研究工作。由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承擔的環境投融資優先政策識別項目日前召開了啟動會。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將在年內開展環保投融資需求分析、現有政策體系梳理、中外政策比較研究等,為創新改革提供政策建議。
另一方面,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強調“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同時透露,下一步還將明確基于政府投資與社會不同投資主體環保投融資政策改革重點與方向,研究制定金融機構環境保護投入引導機制,民間資本、外資環保投入引導機制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表示,當前我國仍然處于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驅動。為了保證2014年經濟增長達到7.5%左右的預期目標,需要加速推進股權投資改革,讓企業能夠再融資以追加設備改造投資,并降低它們的負債率,尤其是對國有企業。
今年各省不約而同地把環境治理問題上升到重要位置,四川省提出“要優化投向、趨利避害,繼續發揮投資拉動增長的關鍵作用。”其中具體要求之一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和釋放民間投資活力。”浙江省提出:做好2014年經濟工作,“特別是要擴大有效投資,加大浙商回歸工作力度。”而要做到這一點,具體對策之一是“加快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江蘇省則提出“要抓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機遇,在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為企業創造符合國際慣例的市場環境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
綜合來看,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環保投資體制的目的是要打破傳統的單一的環保投資體制和投資方式,實現環保投資主體、投資方式及資金形式的多元化,促進環保資本與投資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環保技術與資本的結合,推進環境保護走上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