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雨水管理產業正在破土而出 未來投資達2萬億 采用蓄、滲、滯、凈、用、排的理念進行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4  瀏覽次數:331
    核心提示:雨水管理產業正在破土而出 未來投資達2萬億雨水管理問題已經成為事關群眾生活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問題。一方面,無論是2007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雨水管理產業正在破土而出 未來投資達2萬億

    雨水管理問題已經成為事關群眾生活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問題。一方面,無論是2007年濟南的7.18事件,還是2012年北京7.21事件,以及某些城市出現的“看海”現象,都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雨水管理中也蘊含著水資源利用的巨大商機,能夠帶動雨水管理相關產業的發展。有預測稱,未來10年雨水管理產業的投資規模預計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目前城市雨水污染現象嚴重,北京水污染總量中30%以上來自溢流雨水,但在城市普遍缺水的背景下,雨水不失為上天賜予的資源,通過收集利用,可以變為資源彌補城市用水不足。

    如何開發雨水資源,雨水管理會帶動哪些產業?哪些企業能找到商機?

    雨水污染很嚴重

    雨水徑流污染嚴重,目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率不到10%

     

    城市雨水問題的根源,是硬路面、水泥建設造就的城市改變了自然界原有的水文地質循環,在新的循環形成的過程中,與城市業已存在的問題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了北京建筑大學車伍教授口中的三大問題:“水多、水臟、水少。”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達克表示,“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很嚴重,比如北京全年城區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約35萬噸,汛期五環內三四個月排放入河的COD就有約7萬噸,氨氮類似。”

     

    隨著城市化發展,道路、橋梁、建筑物等不可滲透表面日益增加,使得城市降雨的徑流量流失已由城市開發前的10%增加到開發后的55%。降雨在淋洗大氣、沖刷道路、建筑物等之后攜帶了大量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油劑、懸浮固體等污染物,最終進入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城市河湖水系,導致城市水環境污染,生態系統健康失衡。長期以來,行業內習慣用“初期雨水污染”這個概念來表述這個現象,但車伍認為“雨水地表徑流”這樣的表述似乎更為合適。因為在目前的管網體系中,后期雨水同樣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溢流雨水。經調查,北京污染總量中30%以上來自溢流雨水,上海的蘇州河,昆明的滇池,也同樣受到雨水地表徑流的嚴重污染。

     

    中國的水資源匱乏情況持續惡化。我國仍有3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但僅有部分地區對雨水進行少量收集和有限利用,收集利用率不到10%;絕大部分雨水徑流通過雨水管道直接排入附近水體,造成大量資源白白流失,結果就是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環系統平衡被破壞。然而,由于雨洪和污染問題相對突出,所以人們的關注多集中在快排和處理方面,忽視了對雨水的循環利用。

     

    向左走?向右走?

    灰色路線著重排水控污,綠色路線貢獻值大

     

    如何解決雨水污染和循環使用問題?有兩種路線可供選擇:灰色路線和綠色路線。

     

    灰色路線的思路來源于雨水的水質管理時代,其核心思路是排水和控污,主要手段包括建設大型的排水管網系統(大管徑管道和為數眾多的泵站),雨污分流體系,修建調蓄池以錯峰和處理污染雨水。雖然這個路線對環境的影響已是有目共睹,但對于已建城區的改造和管網系統優化,仍是一個行之有效和可以快速見效的辦法,就在不久之前,美國的波特蘭市還投資14億美元,修建了一個直徑4米、5.5公里長的雨污合流管道。

     

    據了解,我國許多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的城市,也建立了為數不少的管網系統,比如2010年上海在蘇州河沿岸建設了5座容積為7萬多立方米的調蓄池,同時還規劃了更大規模的建設多座調蓄池以及大型地下調蓄隧道,用以控制雨水地表徑流對于蘇州河的污染。2011年,昆明在二環內開工建設18座合流制調蓄池,總容積也達到了24萬立方米,北京更是在2012年“7.21”之后,投入巨資建設20座立交橋排水泵站和調蓄池。

     

    以LID(低影響開發)、水敏感城市設計等為代表的綠色路線是建立在人們對于城市與自然關系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它比改造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效益。如美國費城經過實際測算,僅在雨水地表徑流污染控制環節,傳統的灰色路線可發揮1.22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綠色路線則可貢獻28.46億美元的效益。基于這一結果,費城宣稱未來10年僅在LID的設計和實施環節,就將投入65億美元。

     

    對于未來中國雨水問題的解決思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中表示,要“加快推進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建設”,其內容包括“在雨污合流區域加大雨污分流排水管網改造力度,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要盡快建設截流干管,適當加大截流倍數,提高雨水排放能力,加強初期雨水的污染防治”,“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

     

    雖然目前的實施細節、資金配套和方法方式仍未明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根據中國目前的現狀和決策層的認識水平,中國未來的雨水解決思路,會是“灰色+綠色”的綜合路線。住建部城建司張悅巡視員的話更易于理解,即采用蓄、滲、滯、凈、用、排的理念進行管理。

     

    產業大門正在開啟

    多方有機會通過市場競爭獲益

     

    市場上雨水相關的企業不在少數,評價一個產業,尤其是環保產業是否處于興起階段,需要從國家的重視程度,法規的完善程度,技術的支撐能力,國內外的技術落差等來考量。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的現代雨水產業,仍處于形成階段,但它的發展速度將會帶動其快速進入井噴狀態。

     

    據住建部相關人員測算,未來10年,在雨水管理方面的投資將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受益者有如下幾種:

     

    建設方與供貨方

     

    中國未來的雨水管理路線將遵循“蓄、滲、滯、凈、用、排”的理念。“排”雖然在最后一位,但考慮城市建設的需要,以及歷史欠賬,市政排水系統存在著巨大的改善空間,管網的建設仍將占據較大比重。這一市場的打開將主要源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未來一段時期新建排水設施需求或超過30萬公里,帶來明顯的增量刺激;二是原有老化排水系統的大規模改造需求超過11萬公里。

     

    新增和改造需求帶動的排水投資規模將在1.13萬億左右,這部分投資缺口預計在未來5年~10年得到充分彌補,因此相對于2010年901.5億元的排水投資規模,未來5年排水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速將維持在15%左右。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投入21.2億元對中心城區的排水管線全部實施更新改造。

     

    另外,調蓄池作為溢流污染控制、洪水錯峰調節的重要手段,將是未來幾年建設的重點內容。這些建設項目大多由政府投資,具有建設周期短、業主付款保障率高等特點。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嵊泗县| 鹤壁市| 科技| 潼关县| 长宁区| 吐鲁番市| 修武县| 富宁县| 朝阳区| 高邑县| 会昌县| 鱼台县| 深圳市| 正宁县| 麦盖提县| 长丰县| 青浦区| 阳原县| 拜城县| 古浪县| 东莞市| 临沭县| 绩溪县| 乌鲁木齐市| 安福县| 土默特右旗| 正蓝旗| 贺兰县| 寻乌县| 西安市| 同江市| 东兰县| 正蓝旗| 广东省| 儋州市| 甘肃省| 屏东市| 陵川县| 太仆寺旗|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