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建設有所發展。我國國內碳交易試點已經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碳交易市場步入了發展“快車道”和交易“活躍期”。然而,碳交易市場也存在一些不定性的因素。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李聯五表示,因節能減排項目具有前期投入大、經濟效益低,許多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他建議,政府對碳交易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條文,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現狀
2008年7月16日,國家發改委決定成立碳交易所。目前,我國有20多家機構從事碳排放交易業務,這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3家,其中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推出了我國首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電子公示查詢系統,為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登記系統進行嘗試;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建立了中國首個自愿碳減排交易平臺,其交易系統包括了遠程交易、即時報價、網上交割,以及核證標準等技術系統,同時還建立了登記結算系統。隨著交易系統和交易機制的進一步完善,這一平臺將具備與國際機構同等的碳交易技術能力;北京環境交易所推出了中國首個自愿減排標準——熊貓標準。
2013年,全國5個碳交易試點的配額總量高達8億噸,二級市場成交44.55萬噸,總成交額2491萬元。2013年6月深圳市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截至11月份,累計交易量超過13萬噸二氧化碳,交易金額超過850萬元。
近幾年,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建設有所發展。我國國內碳交易試點已經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碳交易市場步入了發展“快車道”和交易“活躍期”。
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自2011年啟動以來,各項工作也進展順利。
據介紹,2010年、2012年國家發改委先后組織開展了兩批共42個國家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據悉,各試點地區均提出了較為嚴格的“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配套政策措施。2013年上半年,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試評價考核,列入試點的10個省市2012年碳強度比2010年下降平均幅度約為9.2%,高于全國6.6%的總體降幅。各試點地區出臺了一批推動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標準體系,部分地區還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低碳社區、低碳產品認證等試點,建成一批低碳示范社區、產業低碳示范園區和低碳商業。
全國人大代表李聯五表示,雖然碳交易市場發展比較順利,但是在多地正式啟動碳交易后,許多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其緣由是因為節能減排項目具有前期投入大、經濟效益低、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許多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企業經濟效益不大,不利于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他建議要加快推進碳交易體制建設,政府對碳交易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條文,整合資源,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