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產業》特刊
從2010年到2012年,短短三載的時間,相關利好政策的漸次落地,首批城市試點工作的開展與示范,不同技術流派的各顯其能,逐步促成了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市場的形成,而且民生的訴求,政府的扶持,技術的引進,資本的注入,項目的規劃,模式的創新,就像滾雪球般將這一市場機遇越滾越大,為垃圾處理行業催生出一個新的成長點。難怪某位從事咨詢行業的朋友向筆者透露,這幾年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市場的研究報告成了他所有產品中最熱銷的一種。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相關咨詢產品的熱賣也正好從側面說明了市場的混亂無序和表里不一,讓有意從泔腳桶里賺清白錢的正規企業不知從何下手。嚴格來說,我國尚處于市場化初級階段的餐廚垃圾處理處置還不能被稱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離正規化相距甚遠。在政策監管層面不斷博弈的大環境下,一面是企業競爭,一面是市場干預,其間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產業鏈條局部斷裂,利益格局模糊不清。于亂象中出現的幾種商業模式或創新點多是市場干預的結果,能否在整個行業中被廣泛復制,或者說能否從政府驅動變為市場驅動,并最終實現餐廚垃圾處理處置的產業化,尚有待觀察。
政府模式——靠山靠水方能成事
第一批3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率先從建設規劃落實、行政監管、財政資金支持等方面推動了市場發展。其中部分試點城市由于政府部門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協調較好,回收模式較為先進,因此市場發展勢頭也比較樂觀。
華東:上海市(閔行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三明市;山東省濰坊市、青島市——共8個,占比25%。
華北:北京市(朝陽區);天津市(津南區);河北省石家莊市;山西省太原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共5個,占比15%。
西北:陜西省寶雞市、甘肅省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青海省西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共5個,占比15%。
東北: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吉林省白山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共4個,占比12%。
華中:江西省南昌市;河南省鄭州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衡陽市——共4個,占比12%。
西南: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主城區)、云南省昆明市、貴州省貴陽市——共4個,占比12%。
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海南省三亞市;廣東省深圳市——共3個,占比9%。
■寧波模式
政府監管
2006年,寧波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臺了《寧波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市城管局、環保局、質監局、工商局、貿易局、農業局、公安局隨后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餐廚垃圾專項整治的通告》。2010年統計數據顯示,為遏制非法收運現象,寧波市先后組織公安、衛生、環保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28次,出動車輛300余次,安排執法人員800多人次,查扣非法收運車192輛。
政企合作
收運工作由環衛部門負責組織,具體的收運作業由通過招標確定的麗景、環美、鴻遠、綠環這四家企業負責,2010年已有2400多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簽訂了收運合同,簽約率為80%,累計發放餐廚垃圾專用桶7000多只,配置收運車27輛。收運的餐廚垃圾由取得資格許可的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中廚余垃圾由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處理,廢棄食用油脂由另外三家企業負責處理。
■西寧模式
政府監管
2008年1月,西寧市制定了《西寧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 2009年11月,《西寧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頒布,這是我國首部餐廚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該立法嚴格要求全市3300余家餐飲企業簽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責任書及合同,對餐廚垃圾實行統一收運處置。截止目前,西寧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政企合作
2007年,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經公開招標流程,以BOT模式投資5700萬元建立200噸/日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并于2008年6月投入運行。該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發改委1690萬元的專項資助資金,是國家發改委首次為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下撥款項,另外地方也配套了500萬元資金。
■蘭州模式
政府監管
2010年5月,蘭州市正式實施《蘭州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置管理暫行規定》。為了對餐廚垃圾進行統一收運和嚴格監管,蘭州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建成了餐廚廢棄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全市主城區的6153家餐飲企業中,簽訂了《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運協議》的有4777家,占比77.6%,已經開展收運的餐飲企業達4067家,給每一個協議餐館都配發了裝有電子模塊的餐廚廢棄收集桶,在重點排放單位安裝了監控設備,實行收集過程的全線監控。
政企合作
2007年,《蘭州市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特許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出臺,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作為第一個特許經營項目,被以BOT模式授予了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2011年3月,該項目開始試運行。甘肅省科技廳、蘭州科技局支持科研經費160萬元,蘭州市工信委安排專項資金40萬元,蘭州銀行提供綠色信貸5000萬元。
■蘇州模式
政府監管
蘇州市從2007年開始制定《蘇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并在2010年3月1日正式實施,另外還制定出臺了《蘇州城區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該市借助科技手段,以云技術、物聯網、收運車輛GPS定位等為依托建立起監督管理體系。一方面高頻次對非法收運進行集中整治,另一方面市城管執法支隊還配合市衛生監督所、工商等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非法提煉地溝油、收儲餐廚垃圾窩點的查處工作。
政企合作
鑒于國內不少城市在餐廚垃圾管理中因收運和處置脫節而遭遇種種矛盾與困難,蘇州將收集、運輸、處置一條龍服務全部委托給江蘇潔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一期工程于2009年底建成,2010年8月1日正式投入生產。為保證收運的數量及質量,提高企業積極性,政府對收運環節按照每噸118.8元予以補貼。
政府模式的KSF(關鍵成功要素)
收運環節
◆作好統一收運。
◆與產生單位簽訂強制性合同收運制度,嚴格信息化管理網絡和監管制度,保證收運量。
◆對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免收處理費、收運費,降低其抵觸情緒。
監管環節
◆各部門聯動協調,責任明確,嚴格考核制度,切斷灰色利益鏈條。
◆收集-運輸-處置三位一體,避免收運與處理脫節。
財政補貼
◆對收運和運營過程進行補貼(100~200元/噸)
◆設立專項基金,對項目投建前期過行專項資助。
市場轉化
◆有些城市是地方政府投資,委托專業公司建設運營,有些城市是以BOT/BOO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政府給予特別的授權和補貼,其中又以后者居多,一方面遷就了地方財政支付能力下降的困境,另一方面則保證了項目建設與運營的專業性。
◆政府模式要想可持續化發展,還需要引入市場機制。
企業模式——三頭六臂方顯神通
目前我國從事餐廚垃圾處理處置的企業數量不多,除少數專攻這一業務的企業外,大部分還是為產業布局而涉足這一領域的綜合性固廢企業。考慮到目前技術路線仍處于探索驗證階段,業務拓展仍以區域市場為主,跨區域擴張較少,可以想象競爭格局仍存在較大變數。
小結
◆斬斷地下利益鏈條是疏通餐廚垃圾處理處置瓶頸的關鍵一步,否則任何管理配套和商業模式都只是空談。
◆在商業模式創新和選擇方面,無論是飼料化抑或肥料化,都與農業密切相關,所以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應該積極探尋農業部的支持,實現與農業技術的結合。
◆可考慮集中處理與就地處置相結合的模式。末端處理與源頭處理應齊頭并進,兩類企業可以采取合作方式,組成聯合體,發揮各自優勢。
◆引入銀行、基金、租賃等各種金融手段,將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租賃、產品銷售等融合于一體,打一套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