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垃圾焚燒污染事件頻頻發生。鹿城區焚燒垃圾不僅產生大量異味,嚴重污染空氣質量;武漢市被5所違規的垃圾燃燒發電站所圍繞,每天產生垃圾焚燒飛灰600噸,均未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蕪湖生態中心向122座垃圾焚燒廠僅有42家提供污染物監測數據,其余均以種種理由搪塞或拒絕公開。解決問題,張益表示,應貫徹國務院意見精神,“對垃圾處理設施來說,嚴格監管、嚴防污染、美化環境、實施補償、重視回饋、加強溝通、取信于民是政府和企業應該做好的工作。”
各地垃圾污染事件
溫州頻現垃圾焚燒事件:近日,市民黃女士反映,在市區東南劇院對面的蔣家橋工地上有火光,并伴有惡臭。隨后,鹿城區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巡查發現,有人在這里露天焚燒廢棄電線。執法人員當即予以制止,并聯系公安、環保等相關部門,公安部門連夜對當事人進行談話調查。
去年11月以來,鹿城區焚燒垃圾行為頻發,不僅產生大量異味,嚴重污染空氣質量,而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據鹿城區城管與執法局統計,去年11月和12月,該局共接到有關垃圾焚燒的投訴163起,制止垃圾焚燒行為146次,撲滅焚燒現場41處,清理垃圾堆放焚燒點45處。“每到農歷年底,焚燒垃圾的現象會特別常見,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企業的訂單較多,工業垃圾相應增加,一些企業主為節約傾倒垃圾的成本,選擇了焚燒垃圾的方式;二是臨近春節,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要回老家過年,一些工廠缺少清理人員;三是天氣轉冷之后,落葉數量也大大增加,一些清潔人員會選擇焚燒樹葉,一些流浪漢甚至會通過燒垃圾來取暖。”鹿城區環保局法制科科長葉鋒說。
武漢遭垃圾燃燒發電廠圍城:武漢市被5所違規的垃圾燃燒發電站所圍繞,每天產生垃圾焚燒飛灰600噸,均未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漢陽區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鄰近垃圾焚燒廠小區一年內八人因癌死亡,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16億搬遷款不知去向。
國家對垃圾站和垃圾發電站的選址都有嚴格的規范,比如350米以內不能有住房;比如要經過嚴格的環評;比如相關的排污必須達標等。然而,武漢市5所垃圾燃燒發電站都存在這些違規,結果導致了民怨沸騰。
蕪湖垃圾焚燒污染信息不能說的秘密:蕪湖生態中心等三家環保NGO近日發布的《122座在運行垃圾焚燒廠信息申請公開報告》顯示,122座垃圾焚燒廠僅有42家提供污染物監測數據,其余均以種種理由搪塞或拒絕公開。
2012年,蕪湖生態中心向122座垃圾焚燒廠所在地的環保部門申請公開污染物監測數據,其中80家多以“不屬于公開范圍”、“不屬于重點監控企業,無監測數據”等理由不予提供或不予回復。42家所公開的污染數據也是“殘缺不全”,或避重就輕,如垃圾焚燒中最關鍵的污染值二英,僅有10家提供,個別地方提供的二英值并非實際監測數據,而是驗收報告上的二英監測數據。
高標準建設垃圾焚燒廠大勢所趨
有從事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表示擔心焚燒發電的發展,中國城建院總工徐海云堅稱,“垃圾焚燒處理這個方向,誰也阻擋不了,揭露問題,這是好事,可以促進健康發展。”
12月27日,《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發布,此次修訂進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燒廠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總經理張益指出,標準的提升為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樹立了新的標桿,它有利于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產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
張益表示,應貫徹國務院意見精神,“對垃圾處理設施來說,嚴格監管、嚴防污染、美化環境、實施補償、重視回饋、加強溝通、取信于民是政府和企業應該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