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境內,是以高山體育運動為功能特色,供體育運動、度假休閑、旅游觀光的優質大型省級風景名勝區。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為《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規劃區位于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黑龍池景區,屬于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以“高山滑雪”為主題,以滑雪運動、山地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為主要游賞內容的高山運動區,屬風景區三級保護區。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承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現對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信息進行第二次公示,歡迎公眾積極參與,提出對該規劃環境保護方面的建議要求。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主要內容公示如下:
規劃區位于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黑龍池景區滑雪場的中山臺地上,由風景區總體規劃確定的黑龍池景區入口、上下滑雪場旅游村組成。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區位于茂縣縣境南部,涉及南新鎮和鳳儀鎮兩鎮區域,本次規劃區距位于九環線上的風景區主入口南新鎮約25公里。
此次控制性詳細規劃區總面積約0.81km2,規劃范圍包括位于足跁邑的上旅游村面積40.26hm2、位于青龍坪的下旅游村面積31hm2和位于臥龍池的入口區面積9.95hm2。
2、規劃目標
本次規劃區位于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黑龍池景區內,黑龍池景區定位為以“高山滑雪”為主題,以滑雪運動、山地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為主要游賞內容的高山運動區。
本次規劃的滑雪場旅游村為風景名勝區旅游服務支撐點,規劃目標為滑雪旅游、休閑度假服務的高端冰雪度假休閑接待服務區,為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的配套服務區。
3、規劃布局
本次規劃區由黑龍池景區入口、上下滑雪場旅游村組成,規劃以安鄉至白龍池的旅游公路為軸線,連接下滑雪場旅游村、上滑雪場旅游村兩個接待片區和入口片區,形成“一軸三片”的布局結構。“三片”又按照功能不同劃分7功能區,其中上滑雪場旅游村包括滑雪接待區、山地接待區和供應設施區,下滑雪場旅游村包括戲雪接待區和森林接待區,臥龍池入口區包括入口服務區和職工生活區。
(1)上滑雪場旅游村
上滑雪場旅游村由滑雪接待區、山地接待區和供應設施區3個功能區組成。
、 滑雪接待區
滑雪接待區位于山體緩坡臺地的軸線上,平均海拔約3050米,面積約23.21 公頃,規劃擬結合地形地貌建設4處組團式的旅游接待設施,按照國際滑雪旅游配套標準配套購物中心、餐廳、索道站、雪具租售、救護站、滑雪學校等設施,將該區建設成為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滑雪接待服務基地。滑雪接待區共計建設綜合性旅游設施占地面積44000m2,建筑面積11600m2,設置住宿床位1700床。
、 山地接待區
山地接待區位于滑雪接待區西側的山間狹長的臺地上,背靠一小型山體,平均海拔約2900米,面積約14.92公頃,規劃在臺地內結合林地分布散點布置旅游接待設施,共計建設小型游客接待設施7處,總占地面積20000m2,建筑面積40000m2,總床位規模500床。
、 供應設施區
供應設施區位于滑雪接待區南側上方的現有旅游公路兩旁,平均海拔約3180米,面積約2.13公頃。該區用地較為平坦,公路南側為負責為上滑雪場旅游村供氣的氣站區域,北側為為整個滑雪場旅游村供水的水廠區域。擬建設自來水廠一座,占地面積3000m2、供水能力2000m3/d;燃氣儲配站一座,占地面積3000m2。
(2)下滑雪場旅游村
下滑雪場旅游村位于青龍坪,由戲雪接待區、森林旅游區2個功能區組成。
、 戲雪接待區
戲雪接待區位于青龍坪的山間平地,三面環山,地塊中有溪流穿過,平均海拔約2720米,面積約23.68公頃。戲雪接待區規劃保留青龍坪現狀的大片草甸,結合現狀溪流景觀打造規劃區內主要的游人室外公共活動空間。
規劃在戲雪接待區北側布置旅游接待設施4處,總占地面積20000m2,總建筑面積40000m2,總床位規模900床,建筑高度17m;南側布置為戲雪游客配套的商業街及雪具大廳,占地面積8000m2,建筑面積15000m2。在接待設施周邊配套建設餐廳、洗衣房、鍋爐房、污水處理站等后勤服務設施及景區交通車停車場,其中餐廳占地面積8100m2、建筑面積6800m2,建筑高度20m;小型停車場3處,面積分別為9900m2、7200m2和8300m2;污水處理站占地面積為2000m2,處理能力為每日1000m3/d。
、 森林接待區
森林接待區位于戲雪接待區東側的一溝谷內,平均海拔約2780米,該區面積約7.32公頃。規劃沿溪谷進行溪流景觀的改造,以此為中心,用環形道路串聯形成分散式坡地接待設施,占地面積18000m2,建筑面積36000m2,總床位規模700床,建筑高度12~17m之間。
(3)入口區
入口區位于臥龍池,根據服務功能不同劃分為入口服務區和職工生活區。
① 入口服務區
該區位于黑龍池景區臥龍池入口處,平均海拔約2415米,該區面積約4.5公頃。規劃在該區段結合現有旅游公路組織入口管理服務功能,包括門禁、集散小廣場、售票處、停車場、導游咨詢、管理、公廁等功能。
建設入口管理站一座,占地面積0.21hm2,建筑面積1247m2,3層建筑,提供門禁、售票處、導游咨詢、管理、公廁等功能;建設小型游客集散廣場,占地面積0.21hm2,主要提供游客的排隊、等候、臨時集散功能;建設停車場一座,占地面積3.24公頃,車位800個;建設污水處理站一座,占地面積200m2,處理能力100m3/d,處理入口區游客及工作人員生活污水。
、 職工生活區
本次規劃將職工生活區結合景區入口綜合布置,該區面積約5.45公頃。規劃將高級技術人員和一般服務人員分設生活區,分別位于旅游公路兩側。南側職工生活區集中建設一般職工的宿舍區,并配套職工餐廳、商店、文化活動室、體育設施等生活設施。北側職工生活區依山就勢散點布置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宿舍區,為滑雪場工作人員提供住宿。職工宿舍總占地面積8000m2,建筑面積16000m2,建筑高度控制在12m以下。
。4)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區周邊已建成景區入口至黑龍池的旅游公路,公路寬7.5m,為三級公路,此外另有一條等級外的林區道路。
本次規劃保留現狀旅游公路作為主要對外通道,改造現狀林區道路為5米寬內部道路,在各地塊內規劃寬5m、7.5m的道路,規劃5m寬道路5.78km,7.5m寬道路0.84km。
。5)給水工程規劃
現狀規劃區沒有供水系統,規劃水廠規模為2000立方米/天,占地3000平方米。水廠位于規劃區東側現狀道路旁(地塊E-02)。沿規劃區主干道布置給水干管,消防給水同生活給水共用一套管網系統。
(6)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規劃新建兩座污水處理站。在規劃區入口區域新建一座污水處理站,負責入口區域的污水處理。在下旅游村新建一座污水處理站,負責其余區域的污水處理,
處理后的污水要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用于山林灌溉,污水管網部分沿地塊外沿的山林鋪設,部分沿道路鋪設。
規劃區及周邊植被類型主要分為3種:寒溫性針葉林、高山灌叢和亞高山草甸,在植物區系位置上,屬于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與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交匯的地帶。在次一級的植物分區中,則屬于橫斷山脈植物區系地區向華中植物區系過渡的區域。
規劃內植物物種以杜鵑花屬、櫟類、松科和青岡等常見種為主。植被以灌叢和草甸為主,植物主要有山光杜鵑、高山杜鵑、叢狀櫟、松科、懸勾子屬等常見種,擬建的旅游接待設施直接占地區植被以灌叢和草甸為主,分布有叢狀櫟、懸勾子屬等常見植物種。
規劃區及周邊獸類以食蟲目、嚙齒目和兔形目等常見種和廣布種為主,分布有巖松鼠、社鼠、草兔等,除在靠近大水溝的區域偶爾可見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獼猴外,未發現其他珍稀獸類分布;鳥類以常見種和廣布種為主,如麻雀、大山雀、大嘴烏鴉、家燕等;爬行動物主要有如北草蜥、翠青蛇、王錦蛇、菜花原茅頭蝮、竹葉青、蹼趾壁虎、烏梢蛇和橫斑錦蛇等;兩棲動物主要有小角蟾、華西大蟾蜍、沼蛙、棘腹蛙、中國林蛙、澤蛙、班腿樹蛙和四川湍蛙等。
2、水環境現狀
地表水環境各監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標準的要求,評價區域內地表水水質良好。
地下水環境質量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III類標準。
3、大氣環境現狀
規劃區除上滑雪場旅游村PM10略有超標外,其余各項指標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要求,上滑雪場旅游村PM10略高的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蓋較低,起風帶起的揚塵所導致。
4、聲環境現狀
規劃區環境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
規劃區位于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黑龍池景區,屬于《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劃定的三級保護區。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為針對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確定的黑龍池景區旅游村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目標擬將規劃區建設為風景區內為滑雪旅游、休閑度假服務的接待服務區,規劃用地面積共為0.8119km2,區內床位規模確定為3800床,定位與《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定位要求保持一致,用地規模和床位規模小于《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控制要求,符合《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按照三級保護區保護要求,編制旅游服務設施的詳細規劃,對區內設施的規模、建筑布局、層高體量、風格色彩提出控制要求,規劃配套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環;A設施,符合《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對三級保護區的要求。
規劃區位于寶頂溝省級自然保護區之外,此次規劃區距離自然保護區東部邊界最近的區域為供應設施區,直線距離約為2.5km。
寶頂溝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和典型的亞熱帶山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自然生態系統,此次規劃區不涉及寶頂溝省級自然保護區,根據對規劃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調查,無大熊貓活動痕跡點分布,不會對大熊貓活動和生存造成影響,規劃區位于自然保護區外,對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不會造成不利影響,規劃符合《四川省寶頂溝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總體規劃。
規劃區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將對所在區域的植物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一些灌叢和草本植物將被砍伐,工程占地將改變原有土地的屬性,喪失部分自然生態功能。施工期由于建筑設施的修建、機械碾壓、施工人員踐踏等,施工作業周圍的植被將遭到破壞,主要是對灌木層及草本層的破壞,隨著施工結束和工程綠化及植被恢復措施的實施,人工植被所占比例會增加。規劃實施受影響的植物群落及植物種類主要是區域常見和廣布的杜鵑、懸鉤子、櫟類,規劃實施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較小。不會對區域的植被和植物造成大的不可逆影響。
規劃區及周邊獸類以食蟲目、嚙齒目和兔形目等常見種和廣布種為主,分布有巖松鼠、社鼠、草兔等,隨著各項目的逐步實施,施工區域附近的小型獸類的群落結構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適于人居環境生活的種類等可能增加,家鼠類將會成為優勢種,區域的小型獸類多樣性降低。但獸類普遍具有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規劃實施不會對區域整體的種群數量造成大的影響。
規劃實施對生態系統影響最為明顯的是使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從空間結構來看,由于施工作業,將使評價區內的森林、灌叢面積減少,而草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增大;從物種結構來看,目前生長于評價區內的動物、喬木、灌木、微生物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將有所減少,草本植物數量增加。對于生態系統功能而言,規劃實施將砍伐占地范圍內的森林、灌叢,使生態系統生產者數量減少,造成系統初級生產能力降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棲息地面積減少,物質循環過程受到干擾。另外,工程在施工期,還使大氣中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增大,從而降低了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生產效率。而評價區內野生動物數量下降還將導致生態系統次級生產能力下降,生態系統的生命活力水平整體降低,其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力降低。
2、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及主要減緩措施
規劃實施后,規劃區內旅游接待設施共有床位3800個,工作人員950人,預計日游客及職工將會產生最大量為490t的生活污水,規劃新建兩座污水處理站,處理能力達1100t/d,處理后的污水要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用于山林灌溉。環評要求項目中水回用率必須達30%以上,所處理的中水將主要用于澆花、沖廁、洗車等,其余70%的污水經處理后用于造雪或林地灌溉,可以滿足規劃區域對區內水環境保護的需求,實現區內污染物零排放。
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及主要減緩措施
規劃項目建設階段產生的大氣環境影響主要是施工揚塵,加強對施工揚塵的控制,及時噴灑水(特別是在干燥季節)和對松土壓實,可避免和減緩施工揚塵對旅游區的影響。不會造成揚塵污染。
規劃實施后,區內將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電能,對環境空氣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4、聲環境影響分析及主要減緩措施
規劃項目建設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活動噪聲,規劃區及周邊500m范圍內無居民點,且這種影響是暫時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消失,建設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
項目建設后,無大的噪聲源,主要噪聲源為交通噪聲、停車場噪聲、各旅游活動產生社會生活噪聲等。結合區域規劃旅游設施布局來看,各服務點多分散,聲源值不大,通過在各個旅游設施做好綠化隔聲,嚴格規范游客行為、加強引導,減少景區高聲喧嘩等,區域旅游噪聲對當地聲環境影響程度較輕。
5、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及主要減緩措施
規劃項目建設期間建筑工地將會產生施工棄渣、施工廢物料和現場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等。環評提出在具體建設項目設計時,應盡量實現土石方場內平衡,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置永久棄土場;建筑垃圾進行規范堆放、及時清運至城建部門指定的地點;生活垃圾通過環衛部門及時送往茂縣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置。
規劃項目建成投運后,垃圾主要為旅游人員和區內職工的生活垃圾,預計高峰期日產生活垃圾產生量在4.1t/d。環評要求規劃區內垃圾實行全封閉清運,依托南新鎮垃圾轉運站,近期送至茂縣垃圾處理廠處理,遠期納入南新鎮垃圾處理系統統一處理。
采用保持規劃區現狀的零規劃方案與此次規劃方案進行環境影響對比分析
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自成立以來,投入較少,風景區內旅游、接待、服務和管理設施極為缺乏,尤其是此次規劃的黑龍池片區,作為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以“高山滑雪”為主題,以滑雪運動、山地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為主要游賞內容的高山運動區,具有一定的景觀資源但目前基本處于未開發階段,夏季和冬季有部分游客自駕車前往風景名勝區內,可隨意四處行走,活動不受約束,存在著護林防火的風險,部分地區也存在危巖、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
如果維持區域現狀,不進行《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對環境的主要有利影響為:
(1)可以避免規劃項目施工對規劃區地表水、大氣、噪聲、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2)可以避免因規劃項目施工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占用土地的環境影響。
。3)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小,可維護原生態不改變。
如果維持區域現狀,不進行《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對環境的主要不利影響為:
。1)部分地區危巖、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得不到清理,造成區域崩塌、水土流失嚴重。
。2)隨著前往景區旅游人數持續上升,加之區內旅游活動的不規范,游人無明確旅游路線,隨意深入林區,存在踐踏和毀壞植被、露營、燒柴取暖、亂丟垃圾等現象,還存在游人深入到自然保護區的可能,這不僅影響了景區區內動植物生存,而且可能給游人自身安全帶來隱患,使保護區內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受到不必要的人為干擾。
。3)規劃區周邊的安鄉是傳統的農業區,農業生產在地區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如不發展旅游,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限制,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環評認為,零方案條件下,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將受到極大的限制,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時按照現有的風景名勝區管理能力和管理條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規范旅游行為,將會對區域周邊的動植物保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樣性造成較大影響,游人隨意進入風景區還存在森林火災隱患。
《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區域其它相關規劃總體上協調,規劃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建設期的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擾動,在采取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措施后,施工活動這種擾動可以減免或消除;營運期旅游開發對對陸生、水生、土地、大氣和水環境的影響較小,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和管理措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綜上所述,環評在綜合考慮《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情況下,推薦實施《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
此次規劃符合區域的相關上位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根據區域生態環境本地狀況,合理進行規劃布局,對規劃區及周邊的溪流、林地進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并按照《茂縣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要求,合理確定土地利用強度,對區內設施的規模、建筑布局、層高體量、風格色彩提出控制要求。規劃的實施,總體有利于九鼎山-文鎮溝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嚴格按照本次評價提出的環境保護建議,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后,本規劃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規劃的實施將會結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為使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為聽取社會各界對《茂縣九鼎山國際高山滑雪場旅游村控制性詳細規劃》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特此公告征詢公寶貴的想法和建議。
主要事項:① 公眾對該規劃的主要態度;
、 認為規劃實施所在地現有的主要環境問題;
、垡巹澲饕沫h境影響;
、 希望以何方式減緩規劃產生的環境影響;
、 其它建議和要求等。
八、公眾意見反饋方式
公眾請以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或者面談等方式,于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與環評單位聯系,發表您關于該規劃及環評工作的意見和看法。
單位名稱: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通訊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號,郵編:610041
Email: Fzili@163.com
聯系人及其聯系電話:謝先生,85554650
傳真:855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