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國際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公眾參與環保公告(第二次)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和《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號)的要求,為了充分發揮公眾對本擴建工程環保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我們需要廣泛聽取廠址周圍廣大群眾對本擴建工程帶來環境問題的意見,以便在該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設計階段將群眾的建設性意見加以體現,從而更好的滿足周圍群眾自身利益以及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為此,現將“中電國際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工程”有關環境影響評價事宜進行第二次公告。
(一)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各類垃圾也在進一步增加,現有的處理能力已經遠遠跟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而現有焚燒廠設計處理能力為1200噸/日,造成了設備長時間超負荷運行,對設備的使用壽命、磨損、以及焚燒處理效果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即將填滿,所剩庫容只能滿足海口市半年的垃圾填埋量,而受限于場地和周邊群眾的接受程度,已經很難再對填埋場進行擴建。而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求,海口土地資源越顯珍貴、稀缺,新建生活垃圾填埋的場地選擇越來越困難,垃圾填埋的處理成本也將越來越高。因此需要建設新的垃圾焚燒處理裝置,以滿足海口市垃圾進一步增長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中電國際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決定擬在澄邁縣顏春嶺填埋場預留地內原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南側建設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工程,工程占地50610m2,總投資43143.50萬元。利用垃圾焚燒處理的余熱發電,擬設置2臺600t/d的焚燒爐與2臺蒸發量58.94t/h的余熱鍋爐,配備2臺12MW的汽輪發電機。擴建工程建成后,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0萬噸,年發電量為1.71×108kWh,每年最大可向電網供電約1.39×108kWh。擴建工程的實施能較好的實現海口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海口市和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壓力,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二)環境影響、污染防治措施及達標排放
擴建工程投產后,廢氣主要來自于焚燒爐所產生的煙氣,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粉塵、HCl、SO2、NOX、CO、HF、二噁英及重金屬等。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是通過半干法+干法脫除酸性氣體,NOX的去除工藝使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重金屬及二噁英去除工藝是采用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的組合工藝。經處理后,本工程煙氣中污染物排放濃度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征求意見稿)和歐盟2000標準中最嚴格的煙氣排放標準限值,最后由80m高的煙囪排入大氣。預測表明,擴建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很小。
垃圾滲濾液送往顏春嶺垃圾填理場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通過原有管線排放;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于生產、路面沖洗、綠地澆灌等,不外排;惡臭污染源主要來自進廠的原始垃圾,垃圾運輸車在卸料過程中和堆放在垃圾儲坑內散發出帶惡臭的氣體,主要采用控制和隔離的方法,常用的措施包括:采用封閉式的垃圾運輸車;在垃圾貯坑上方抽氣作為助燃空氣,使貯坑區域形成負壓,大大減輕惡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固廢分類管理,爐渣運至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理,飛灰穩定化后滿足《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2007)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的浸出毒性標準要求后,定期裝入專用運輸車,送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進行單獨填埋處置,不會對周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對高噪聲設備采取有效減振、隔聲、消聲等降噪措施并合理布局,確保廠界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要求;積極推進清潔生產,認真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使資源和能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三)環境影響評價總結論
擴建工程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生物質發電等相關政策方面的要求;項目建設與《“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具有很好的相融性;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符合供地政策,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擴建工程選址位于澄邁縣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預留地內,原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南側,已取得澄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頒發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符合城鄉規劃和項目周邊環境功能要求,選址較為合理;擴建工程的實施能較好的實現海口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海口市和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壓力,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對促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擴建工程營運期各污染源采取合理控制措施后可以實現達標排放,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在認真落實本報告書所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和風險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擴建工程外排污染物對廠區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可以緩解和接受的,從環境保護角度,該擴建工程的建設具有環境可行性。
(四)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自公告之日起十日內,公眾可在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網站(網址:http://www.hnraes.cn/)下載閱讀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簡本。公眾如需補充相關信息、反饋對本擴建工程的意見和建議時,可通過電郵、信函或傳真方式,與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聯系。
(五)建設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中電國際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9號海口明光海航大酒店39層
聯系人、電話:顏先生 0898-31631109
電子郵件信箱:yfjlcr1991@163.com
郵編:571924
(六)環評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龍昆南路12號
聯系人、電話:李先生 0898-66751848
電子郵件信箱 :lixiaojun73@126.com
郵編:570206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范圍:擴建工程周邊的企業、村民等。主要事項:了解當地村民、企業對本項目環境影響、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選址等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
(八)公眾參與的主要方式
發布公示、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以及采訪村民、企業的形式進行。郵件形式發送至以下郵箱:lixiaojun73@126.com;或來電至:0898-66751848。
(九)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于2013年6月 日~ 月 日內,個人和單位可通過郵件、傳真、電話、信函等方式,提出對本擴建工程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以個人名義提出的,要求簽署本人真實姓名聯系方式;以單位名義提出的,應加蓋單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