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明顯提速使各地建設工業園區的熱情持續升溫,而國家在環保領域制度約束的強化也使各地建設工業污水處理設施的積極性隨之高漲,化工園區的污水管理也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在29日的“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工業廢水治理深度論壇上,上海化學工業園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劉寶峰發表了在工業園區污水廠優化管理方面的看法。
上海化學工業園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劉寶峰主題發言
要想做到化工區污水廠的優化管理,首先要了解其污水的類型和特性。劉寶峰指出,在化工區污水中的生活污水少于總量的20%,因為園區生活用水不用于做飯和洗滌,所以COD都小于100 mg/L;其次是一些無機污水,包括了循環冷卻水和一些冷凝水;最后就是工業污水,工業污水的成分比較復雜,COD濃度是300~3000mg/L,氨氮含量是5~200mg/L,氯離子含量是1~30g/L。
針對化工區污水的上述特點,劉寶峰介紹了四種工業廢水的處理模式。第一種是“用戶處理”,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可以對特種污水進行特種處理,是在非化工區或周邊無污水廠時的首選。但“用戶處理”模式有其自身劣勢,首先是很難監控;其次是工業用戶要承擔環保責任;另外由于是工業用戶的非核心業務,污水處理不受關注。第二種采用的模式是單管,它的優勢是收集系統簡單而且便宜,工業用戶感覺便利,劣勢是很難控制和監控工業用戶的污染排放,污水廠面對非常不穩定的負荷和流量,沒有污水分離,污水廠運營不良。第三種是不采取任何處理模式,這種“不作為”的方式對環境百害而無一利。
具體到上;^的污水處理模式,劉寶峰稱,處理廠把污水分成四類,第一是雨水管網,第二是生活污水管網,第三是工業污水管網,第四是無機污水管網。劉寶峰強調首先要建造充足的緩沖容量,像上;^污水處理廠在四期建成后總的容量會達到三萬方,能夠容納整個工業客戶排放30多個小時的量。接下來的處理流程比較常規,將低濃度污水進行融合和化合物沉淀。他認為該工藝中最成功的一點是氣浮單元,從幾年的運行情況來看,氣浮裝置能夠解決飄泥嚴重的現象,保證指標出水合格,如果沒有這個裝置,COD、磷、SS都會超標。
談到這套工業污水處理工藝,劉寶峰特別提到了其中一樣先進設備,就是在線毒性分析儀,上;^污水處理廠也是國內首家使用該設備的污水處理廠。他解釋說,在線毒性分析儀就像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它能在前端判斷污水的特性,對進水的生化毒性實時監控,為污水處理線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數據參考,達到早期預警的功能。
劉寶峰最后表示,上;^污水處理廠的系統運行到現在比較穩定,以此為基礎,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又獲得了重慶、常熟、上海、大連和青島的幾個工業園區的供水污水一體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