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魏源送,博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水質協會(IWA)和美國化學協會(ACS)會員。主持與參加多項水專項、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自然科學基金、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科研與應用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肖本益,博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資源化和減量化。已發表學論文2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
肖本益:污染較嚴重。老工業園區內企業建污水處理設施的少,而新工業園區雖建有污水處理設施,但大部分是為了應付環保系統檢查,真正運行的少,且廢水情況復雜,處理難度大。工藝選擇不合理,不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熱門工藝,在未對園區內排放水質深入調查了解的情況下,盲目選擇工藝。少數企業環保設施不完善。由于缺乏監管措施,園區各企業排放超標廢水時有發生,而園區污水處理廠又缺乏調配、控制進水的能力,導致不少污水處理廠運行不正常,多項特征污染物指數超標。
魏源送:工業園區水污染現狀不容忽視,主要體現在:1、重引資,輕環保,導致招商引資效果好,但環保有待進一步改善;2、園區規劃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但實際建設情況落后于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供水、供電、供氣等);3、因耗水量大,工業園區大多位于江河附近,水污染對臨近的江河造成了極大的威脅;4、為了引資,當地政府對入園企業簡化手續,導致環保方面把關不夠;5、國家和地方政府缺乏從流域層面上對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進行指導,例如,長江流域分布著許多化工園區,為了引資,各地競相出臺優惠政策,導致一些有毒有害化工產業入園,對飲用水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隨著化工園區在全國各地的蓬勃發展,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問題也凸現了出來。這是由于園區內的生產產品及原料涉及危險品品種多、數量大,潛在環境風險因素多而集中,并且隨著近年來化學藥品品種及使用量的逐年增加,人員安全和園區環境存在的潛在風險也在日益增加。加上大量化學品的毒性、不穩定性、區內各種化學品排放的高強度及混合反應的可能性,使得化學品泄漏的后果更加嚴重。區內企業眾多,物流運輸手段多樣,管理和決策復雜,進一步加大了環境風險發生的潛在可能性、事故后果的嚴重性及處理難度。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真正能夠按照一體化理念規劃建設園區,并且具有一定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有效應對措施的化工園區不到100家,不及全國化工園區總數的1/10。因此,在積極倡導化工企業進區入園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眾多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小園區。
在水環境風險控制方面,缺乏技術經濟可行的事故污水緩沖(存儲)設施等的規模設置標準,在滿足安全要求和環境要求的前提下,養活占地和投資。放大范圍來說,整個排水系統設計標準應當予以完善,排水系統應當涵蓋裝置圍堰、罐區防火堤、污水和雨水收集與事故緩沖(存儲)設施、污水處理設計、管道等,應在標準中明確其適合的規模和相互聯系的設置,以及為使事故污水后續能夠得到有效處理需要創造的條件。
繆冬塬:污水處理,除了污水本身的處理技術,還有監測技術。企業預處理達標與否,正常應該由環保部門做監管監測,在技術層面完全可以準確做到,但實際中存在著監管力度的問題。監管不嚴,則違法排污成本必然過低,導致很多污染事故的發生。
園區各企業污水的集中會加大處理難度。如制藥行業,企業排污標準較低,達到COD500mg/L以下即可,但是這類污水集中到園區污水處理廠時,要降到COD100mg/L的排出標準,則很難用生化或其他手段達到,必須用強氧化的方法,處理成本很高。另外,不同行業的污水在集中到污水處理廠后,也可能相互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高難處理的化學成分,加大排污成本。當處理成本高于企業支付的污水處理費時,污水處理廠只能超標排放,從而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