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新春走基層:嚴寒中沼氣站的師傅們
中國網絡電視臺(焦點訪談):前幾天,記者敬一丹來到黑龍江農墾海林農場。一到這里,北大荒人就告訴記者,這個冬天特別冷,平均氣溫比往年的平均值降低了兩度,夜里的氣溫經常保持在零下二十七、八度。這么冷的地方,這么冷的天,沼氣卻給人們帶來光,帶來熱。過年煮餃子,元宵點燈,用的都是沼氣。那么在這寒冬臘月里,誰在生產沼氣?在這高寒地區,沼氣是怎么樣送到千家萬戶的呢?
“今天加不上料,晚上煮不上餃子。”
游空是黑龍江省農墾海林農場沼氣站的站長。記者拍攝的這天,他正準備趕往當地的糖甙廠。游空說,因為今天早晨加料員說糖廠沒有廢水了,影響今天加料;如果今天的生產不能正常進行,晚上居民就用不上氣了,所以他要到現場看一看。
游空所說的糖甙廠的廢水,對沼氣站來說可是個寶貝。在高寒地區的冬天,因為溫度低,影響原料發酵,沼氣生產很難正常進行。燒煤加熱之后可以進行生產,但是又費事又很浪費,而這些溫度在30度以上的工業廢水卻幫了大忙。用它們作為沼氣原料的稀釋液,大大提高了產氣量,又經濟又環保。正月里用氣量大,糖甙廠的熱水要是跟不上的話,游空心里自然不踏實。雖然之前已經打過了電話,但游空還是親自跑了一趟。
在糖廠,車間主任孔祥舉告訴游空,今天早晨兩點左右發現系統管道結冰了,現在正在抓緊搶修,估計兩三個小時就差不多,爭取在一個小時之內修好。因為各家各戶用的都是沼氣,交談中,游空說:“今天加不上料,晚上煮不上餃子。”
“天太冷,抽水泵都凍住了。”
游空所在的沼氣站雖然只有十幾名員工,但整個海林農場一千多戶居民燒水做飯可都指望著他們呢。如今,地下管網已經把沼氣輸送到了農場的各家各戶,完全替代了以前用的燃氣。大冬天的,在北方寒區能用上環保的沼氣不容易,而為了讓大家用上沼氣,游空和他的同事們就更是辛苦。雖說大小也是個領導,但游空卻很少坐在辦公室里干活。
這不,剛從糖甙廠出來,游空就接到了維修工的電話。游空告訴記者,那邊集水器水多,已經造成管道堵塞,現在要馬上處理。
目前,農場里疏通沼氣的地下管網中有50多個閥門井和積水井。要想正常地送氣兒,這些井就不能出問題。平時,站里的維修工會定期進行巡查,但是像現在這樣寒冷的季節,又是用氣量突增的節日,工人們就更是得加班加點地忙了,游空也經常會到現場去幫忙。
在現場,因為井里積水比較多,所以沼氣站的維修工要先把水抽出來。抽水泵把井里的水抽出來后,還得有人下到井里去,處理集水器里的水,而這個活兒主要就落在了瘦一些的小張身上。
記者看到,因為井口太小,小張還得把大衣脫了才能下到井里去。在井里,小張只能站在直徑25公分的集水器上干活,后背得緊貼著已經結霜的冰冷的井壁。
雖然張師傅嘴里說著沒事兒,但我們卻深知他的辛苦。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別說穿著薄衣服靠在冰涼的井壁上了,即使穿著羽絨服,記者仍然感到了刺骨的寒冷。而這一天,張師傅的工作并不順利,因為天氣太過寒冷,抽水泵不工作了:天太冷,凍住了。烤了十多分鐘后,泵修好了,張師傅又第二次下到了井里。不過,還是因為寒冷,排水管里的積水凍住了,只得又換了一根管子。又折騰了一會兒,排水管終于順利工作了。
這一次維修,張師傅和同伴在冰天雪地里干了四十多分鐘,而這對于他們來說還不算時間長的。有時候碰到更麻煩的,甚至得忙上半天。
除了冷,還有一關是游空和他的同事們不得不面對的,那就是臟。沼氣雖說是清潔能源,但這里生產沼氣的主要原料卻是牛糞。在變廢為寶之前,加料間的小秦可是天天都得處理這些東西。離加料間很遠的時候,我們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小秦說,雖然加料時盡量離得遠點,但多少都會濺到身上。
“又安全,又省,又經濟,還好用。”
小秦們的苦,換來了千家萬戶的干凈,這可不是句大話。原來,農場飼養奶牛產生的糞便曾經給環境帶來不少污染,但現在,這些廢物卻已經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綠色生態鏈。奶牛廠的排泄物和當地糖甙廠的有機廢水為沼氣池提供原料與熱能,生產出來的沼氣為居民提供炊事用氣、廣場照明、甚至還有部分用于發電,而沼渣、沼液又可以作為有機肥來種植水稻、蔬菜等,供人和牛食用。
近年來,撤隊并區,村民集中居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家庭陸續搬到了海林農場。游空和他的同事們也更忙了,尤其是過節這些天,他們時常會到這些新用戶家里去看看,強調一下安全使用的問題。
海林農場的職工張玉芳告訴記者:“六毛錢一立方米,一個月才幾塊錢就下來了。又安全,又省,又經濟,還好用。”
今年,由于撤隊并區工作的繼續,農場可能還會搬來一千多戶。游空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怎么樣擴大規模,提高產量,讓新用戶也都能用上沼氣,是目前他最操心的事了。
元宵節前的這天晚上,海林農場的職工們聚在廣場,熱熱鬧鬧地進行了一場秧歌匯演。我們看到的這些漂亮的裝飾彩燈,就都是用沼氣點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