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說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加大政府對生態環保等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投入。通過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提升傳統產業和社會生活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李克強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關鍵是要通過結構調整和提質升級發展,拓寬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的雙贏之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研究制定長期低碳發展路線圖。
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擴張,形成節能低碳的產業體系,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提升傳統產業和社會生活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必須加大政府對生態環保等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投入,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投融資新機制。必須在對接全球綠色低碳需求中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倒逼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該計劃提出水治理目標,從控制污染物排放、強化科技支撐等十個方面措施治污,2020年以前有望在相關行業帶動5-6萬億人民幣的投資。
《計劃》涉及的工業水污染治理,城鎮水污染治理、農業污染治理、港口水環境治理、飲用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環境監管等方面,央視新聞報道稱,預計到2020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投入資金約4至5萬億,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