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問答 » 知名專家 » 正文

    邱震海: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一系列深層問題將浮出水面

    已關閉 懸賞分:15 - 提問時間 2014-07-24 20:03
     

    邱震海: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一系列深層問題將浮出水面

    2014-07-24 正和島

    島讀

    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排序中可以看出,“穩增長”依然是中國經濟乃至社會和政治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去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形勢略有好轉,投資可謂功不可沒,各地正在陸續出臺各種投資基建方案。


    來源:聯合早報網 作者:邱震海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經濟會議,不日將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將給下半年的中國經濟確立什么樣的基調?這一基調將在多大程度上既有利于經濟止跌回升,同時又有利于經濟結構的長期調整?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政策將在多大程度上兼顧到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在供求層面出現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所有這些,用一句中國老話來說,“聽其言,觀其行”;經濟會議的政策表述相對容易,而在實際運作中的“度”的把握,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就進入了我稱之為“風雨飄搖”的階段。從“風雨飄搖”進程一開始,人們就可看出其周期性下行和結構性下行兼有的特征。因此,最近兩年,無論是已經卸任的溫家寶內閣還是去年上任的李克強內閣,其處理經濟問題的思路,都無不兼顧到這一周期性和結構性兼有的特征。

     

    所謂周期性特征,意指經濟本身運行的周期性規律,其帶來的下行一段時間后有望得到解決;而結構性特征則指經濟本身的結構性問題,其帶來的問題必須通過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才能得到解決。

     

    上述兩者在今天中國經濟中的表現,用北京經濟高層話的來說就是“三期疊加”,亦即: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說法,相當準確地抓住了今天中國經濟的表層和深層問題;尤其是“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說法,顯示北京經濟高層已看到2009年后經濟刺激措施帶來的長期隱患,并下決心盡可能不再使用這一方法,或減緩這一方法所帶來的后果。

     

    問題是:所有這些認知都可謂“知易行難”,學者用來寫論文可以洋洋灑灑,但一旦落實到具體的政策措施,就會遇到很多操作上的難點,尤其是其間的“度”如何把握的問題。過去一年來,中國經濟就集中體現了這一“度”的難點,今后也將繼續遇到這一難題。

     

    “李克強難題”仍在延續

     

    所謂“李克強難題”,乃至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可能帶來的社會風險,中國經濟高層不可能完全放棄經濟刺激措施,即不可能不出手;但鑒于過去幾年大規模刺激所帶來的后遺癥,中國經濟高層又不可能出重手。既不能不出手,又不能出重手,這將是中國經濟高層面臨的難題;更難的在于,出手不能影響經濟調整,更不能導致2009年以后資產價格上升和國進民退等一系列惡果的出現;但不出重手也不能導致經濟持續下行,并釀成社會風險。

     

    這就是今天和未來中國經濟的難點所在。

     

    我在《當務之急:2014-2017年中國的最大風險》一書中,將這一難點稱為中國經濟的短期難題和風險,并把今年第三季度稱為“李克強難題”須見分曉的分水嶺。若按照這一思考,那么“李克強難題”的解題期,將還有短短的兩個半月。

     

    然而,從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這一解題期恐怕還將大大延長。

     

    投資驅動:無奈的抉擇

     

    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排序中可以看出,“穩增長”依然是中國經濟乃至社會和政治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去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形勢略有好轉,投資可謂功不可沒,各地正在陸續出臺各種投資基建方案。一些地方甚至把“穩增長”直接“翻譯”成了“穩投資”。

     

    投資是否拉動經濟的靈丹妙藥?這本身在經濟學上就是有爭議的一個話題。1993至2003年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其間日本經濟當局也沒少在投資上下功夫。其結果是,投資往往能拉動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但未見得能反映在居民口袋和企業家的訂單上。這已是有據可查的事情。

     

    但在中國特有的經濟轉型狀態中,投資除了由上述的不確定因素外,還會帶來一系列其他后果,那就是:資產價格大幅上揚、國進民退、民營經濟萎縮,甚至導致腐敗和人民幸福感大幅下降。原因很簡單:在今天中國的轉型狀態中,只有一投資,基本上就是政府投資;而只要政府一投資,上述所有的問題就會自然出現。

     

    從2013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上揚的情況及其動因來看,投資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迄今,無論是“鐵公基”建設還是省市的經濟發展計劃,依然將投資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從去年年中開始,各種“微刺激”措施逐漸出臺并發揮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微刺激”措施對整體經濟的拉動成效,依然值得觀察。

     

    “微刺激”或“名微實強”

     

    中國經濟高層迄今的思路,從理論上完全正確,亦即在掌控經濟下行底線的前提下,以“微刺激”和結構調整的方式,給中國經濟注入新的、長期健康發展的動力。

     

    但問題是:這一思路在經濟不大幅下行的情況下無疑是正確的;而今天中國經濟遇到的矛盾卻是,“微刺激”類似于“文火燉湯”,而經濟大幅下行則有點象“疾風暴雨”,“文火燉湯”能否敵得過“疾風暴雨”?抑或只有將“文火”轉變成“旺火”,才能讓中國經濟在“疾風暴雨”中依然閑庭信步?

     

    中國經濟迄今的客觀形勢越來越證明了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觀點,即: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動力將依然是投資,而依靠消費來拉動經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主張。必須承認,林毅夫的觀點在經濟理論層面上是極其有爭議的,而在經濟實務運作的過程則是十分管用甚至有效的。

     

    可以想見的是,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依然以“穩增長”為主軸,因為若穩不住增長,那么今天和未來的中國的一切就將免談。但問題是,當“穩增長”已被自然翻譯為“穩投資”的情況下,當中國經濟未來幾年將更為風雨飄搖時,所謂的消費拉動、創新拉動、避免貨幣刺激等措施,在多大程度上還能為人所信、所用?

     

    經濟觀察家們現階段很關心幾個問題:一、在這樣的思路下,“微刺激”是否會演變成“強刺激”?抑或出現一種類似于“名微實強”的刺激措施?二、無論是經濟結構調整還是各種改革舉措,多大程度上將因這一實際困境而再度被迫讓路?

     

    我曾提出,“李克強難題”的解題思路,今年第三季度尾須見分曉,不然未來幾年的中國經濟將承受更大的動蕩和風險;這一時間表今年下半年能否兌現?

     

    更關鍵的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深層問題還將浮上水面;與之相比,今年下半年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如何短期和長期兼顧,應急措施與長遠策略結合?這將是一個頗為嚴峻的挑戰。

    103 次關注     提問者: 匿名  


    [ 知識問答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問題搜索
         
    相關問題
    等待您來回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思茅市| 镇沅| 闸北区| 绥棱县| 云龙县| 邹平县| 吴旗县| 清徐县| 遂平县| 白玉县| 台湾省| 太和县| 远安县| 德保县| 渑池县| 南召县| 绩溪县| 苏尼特右旗| 宁南县| 禹州市| 瑞安市| 大名县| 高台县| 松滋市| 徐水县| 益阳市| 瓦房店市| 托里县| 宜章县| 芮城县| 北海市| 青田县| 德保县| 河津市| 浙江省| 夏津县| 城口县| 靖远县| 中牟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