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問答 » 水文化 » 正文

    曾國藩: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已關閉 懸賞分:15 - 提問時間 2014-06-30 13:01
     

    曾國藩: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2014-06-29 和君咨詢

     

    第一,要讀經典。

     

    因為曾國藩自己就是儒家標準的知識分子,所以他教曾紀澤讀書,從小就很有規劃,主要是以《十三經》和《二十三史》為根本。

     

    按曾國藩的觀點來說,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這是最值得后人學習與吸取的。

     

    我們為什么讀書?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智慧與思想。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淀,就越有學習的價值。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典。

     

    經典一定要精讀,因為從學習的效率上來說,精讀要比泛讀還要重要。泛讀雖然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但學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讀就不一樣,能吃得深、吃得透。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就是說一本書沒讀完的情況下,不要急著讀另一本書。事實上就讀書而言,有很多人有這種毛病,一下弄好多書,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讀了好多書,其實一本都沒讀完,一本都沒讀通、讀透。而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這實際上就是沉浸的讀書法。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說,學習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內,再能出乎其外。讀書更是這樣,一本書,你要先能沉浸進去,你才能最終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曾國藩雖然主張讀書要沉浸其中,但他從來不主張死記硬背。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松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不過,讀書應該是件輕松愉悅的事,但這不代表像看閑書那樣就行。曾國藩主張看書的時候要能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邊看邊寫,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于讀而后學。后來,胡適先生就對曾國藩這種讀書作札記的方法最為推崇。

     

    第三,就是要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對于曾紀澤感興趣的這些所謂的西學,曾國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為了兒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書。后來,曾紀澤寫成《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這兩本書出版,都是曾國藩親自批閱后為之刻版發行的。

     

    對于老二曾紀鴻,曾國藩就更是這樣了,不僅鼓勵曾紀鴻培養出數學研究的興趣,難能可貴的是,曾紀鴻結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個喜歡讀書的女性,曾國藩覺得在那種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兒媳婦能喜歡讀書,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兒子的時候,還順便教兒媳。郭筠不像曾紀鴻一樣喜歡數學,她只喜歡文學與歷史,這一方面曾國藩絕對是大家。所以在曾國藩的引導下,郭筠通讀《十三經注疏》和《資治通鑒》,也成了一個有名的才女。

     

    后來,他還主張從年幼的孩子中選拔一些聰明的、對西學感興趣的,由政府出資送他們出國去學習。正因為有他的大力提倡,于是近代歷史上,有了第一批出國的留學學生,這第一批30多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名叫詹天佑的學生,后來成為了中國鐵路工程學的奠基人。

    126 次關注     提問者: 匿名  


    [ 知識問答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問題搜索
         
    相關問題
    等待您來回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牙克石市| 彰化县| 政和县| 闸北区| 嵊州市| 阿拉善盟| 景泰县| 鹤壁市| 天峻县| 江山市| 宜城市| 惠东县| 新乡市| 新晃| 岳普湖县| 巩义市| 六枝特区| 葫芦岛市| 芜湖县| 瑞安市| 石楼县| 台江县| 苍南县| 阿图什市| 海晏县| 宁德市| 滦平县| 海南省| 溧阳市| 赫章县| 嘉善县| 阳新县| 金塔县| 辉县市| 名山县| 康定县| 大方县| 日土县| 连南|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