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的房地產有多難?難關之后,政府對于地產是什么態度,會不會出現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后2009年的走勢?一起看看近期行業大佬與經濟泰斗們是如何分析當前形勢的。
來源:識局
吳敬璉(國研中心研究員,正和島島鄰):經濟今年將很困難 房價還會漲
中國經濟今年還會非常困難。因為積累了十多年的問題要梳理和解決。而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房地產是支柱產業的爭論本身就是計劃經濟的思維,能賺錢的產業都是好產業。如果央行還要大量印發鈔票,房價還會繼續上漲。現在要推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如何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并不是囤積房產,投資買房如果沒有錢怎么投機呢?房價的漲和跌都由供求關系決定。買房者現在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想通過投資房產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另一種是消費者,想擁有或改善住房。
從長期來看,房價最終還是由消費需求決定。所以政府應該盡量讓市場起作用,不宜過多干預房價,免得顧此失彼,從而抬高其他商品的物價。政府要增加土地供應,并大量建設廉租房,讓廉租房成為主流,而非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但在法制不健全的中國,保障性住房很可能還會被有權力的人占據,或者建在很遠的地方,低收入者很難受惠。
李嘉誠(長實集團董事局主席):不會去賺樓市“最后一個銅板”
(內地的樓市)這個都不用我說,你看現在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調控樓市,說房價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
(樓市)價格漲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經難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臺了調控政策。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后一個銅板”。
陳志武(耶魯大學教授,正和島島鄰):10年內,樓市泡沫破裂概率99%
未來10年中國房地產的趨勢如何?先看看1000萬元人民幣在美國和中國能買到什么樣的房子。金融市場上的漲跌,可以理解為人們對未來財富定價的重新估值。一旦對未來預期發生變化,就沒人愿意接手。未來10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要破的概率至少接近99%。
王健林(萬達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島鄰):中國房地產“崩盤說”不能信
看空中國房地產、中國房地產崩盤的論調出現了十余年,一旦有一兩個事件觸發,馬上熱炒中國樓市“崩盤說”,不過是一貫思維的再一次發作,并不理性。中國這么大,一兩個城市出問題,不意味著房地產崩盤。中國房地產“崩盤說”不能信,提出崩盤說只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別有用心,一種是腦子不好、弱智。
往小了說,北上廣,或者說北京上海,可預見的話,(房價)二十年內(不會跌)。不要說北京市,倫敦市現在住房的需求比是1:2,需求是2,供應是1,就是因為倫敦不是英國人的倫敦,也不是歐洲人的倫敦,而是世界人的倫敦,北京將來一定也是這樣的。
王石(萬科董事長,正和島島鄰):“買了就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長期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會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整個行業的增長速率會放慢。
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控制住了,其他城市穩中有降,如果這個趨勢能保持住,那么整個房地產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軌道。
胡葆森(建業地產董事局主席,正和島島鄰):房地產將迎來新的黃金10年
總的判斷2014年房地產不會出現太多波動。不會像過去有些年份過快增長,包括開發量不會有過快增加,房價不會過快增長。同時不會出現有些媒體或者有些專家預測的崩盤這種情況。總的來講,一二線城市也好,三四線城市也好,我的預測就是2014年會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我認為黃金時期沒有過,反而我認為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三個“一億人”反而對開發商是一個機會,一個是解決一億人進城問題。未來10年,我看也許還有15年,整個階段都有這樣一個需求在支撐著,所以中國房地產在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還會有一個新的發展10年。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新的黃金的10年。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規模,你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你對待 這60條和未來的十年,你當下應該做的事情一定是不一樣的,你是1000億的規模當下需要做的事情,和你僅僅是1億的規模需要做的事情,那是完全不一樣 的,這里面可以劃出很多個檔次和層次來。
任志強(華遠董事長):今年房價增幅將大幅下滑,但還是會增長
今年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土地供應量比去年增加很多,庫存在不斷增加,與2013年比今年房價增幅和成交量增幅都會大幅下滑。很多開發商以為今年可能跟去年一樣,很樂觀。我個人對他們提出警告,我說你們太樂觀了,很危險。去年增幅是20%,今年連10%都不到,下降幅度非常大,但是還是增長,預計增幅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略高一點。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董事長):限購政策將悄然謝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是“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淡化了對房價的調控。接下來限購政策將黯然退場,樓市將慢慢恢復起來。現在正處于相持階段。
別的房地產需求暫且不講,如今“三個一億人”的需求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形象地講到了“三個一億人”:第一個“一億人”是促進一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第二個“一億人”是改造約一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第三個“一億人”是引導約一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三個一億人”的市場判斷沒有錯。但是除了保障房,還需要建設普通商品房和其他商品房。如,城鎮棚戶區拆舊建新,當然不能光建保障房,否則建設保障房的錢從哪里來?要么采取國外境外普遍的實施房地產稅,要么就是由政府向企業賣地,用開發商品房的土地資金投資保障房。
棚戶區改造與單純的保障房建設還不一樣,一般棚戶區都處在好地段,是城中的土地,要建商品房才能收回錢,給棚戶區老百姓蓋房子。所以說“三個一億人”是一個硬幣兩個面。不能說給老百姓蓋保障房光靠中央政府印票子,還得依靠商品房市場的發展。